第26页:特别关注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8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资源 让『云菌』由大变强
 

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云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亟待破除。如何用好种质资源优势,促进“云菌”产业做大做强?记者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孙达锋研究员。

记者:随着“云菌”产业不断做大,野生菌种质资源保护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达锋:野生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大自然环境中生发的大型真菌的总称。人们利用的只是其中可以食用和药用的种类,即野生食药用菌。

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据权威估计,目前约有70%以上野生食药用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如果共生宿主被破坏,野生菌的生存状况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二是无序采集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很大。随着野生食药用菌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驱使和无序管理状态下,群众过度采集野生食药用菌现象突出,各类菌孢子破坏严重,资源再生能力不断下降。

记者:在驯化培养野生菌种质资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

孙达锋: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除了大量的共生性菌根菌外,还有一些寄生菌和腐生菌。共生性菌根菌常见的如牛肝菌、松茸、块菌、干巴菌等;寄生菌如冬虫夏草等。这两类野生食药用菌,大多无法脱离自然环境进行规模化人工培育。在短期内,人工驯化技术难以有效突破,这也是野生食药用菌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主因。

同时,在云南900多种野生食药用菌中,真正被采集利用的仅有200多种。市场对一些小众的菌种存在畏惧心理,宁可放弃不利用。实际上,很多野生食药用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云南食药用菌种类多,产量高,在驯化栽培和育种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受制于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等因素,资源性状鉴定、亲本培育等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每年仅有两三个品种问世,限制了产业发展。

记者:如何补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短板?

孙达锋:首先,科普宣传与培训并重,让群众认识到为什么要保护和如何保护、利用野生食药用菌,最终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协同发展的目的。

其次,大力推广“包山养菌”模式,让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的保护、保育和开发走上规范化、精细化路子,促进资源良性循环。

再次,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介入科研领域,研究选育发展一批新颖、具有良好市场推广潜力的野生食药用菌,把好安全和品质关,配套相关的产品加工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延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最后,提升加工环节,对名、特、优野生食药用菌,尽量避免干品、冷冻、盐渍等初级加工和销售,而应通过开发菌汤、菌粉、饮料、代餐、功能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显著提升“云菌”附加值。

记者:积极驯化利用野生资源促进栽培食用菌发展,对“云菌”产业发展有哪些现实意义?

孙达锋:目前,栽培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全部来自野生资源。严格意义上讲,野生食药用菌和栽培食药用菌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在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丰富,除继续开展香菇、木耳、平菇、竹荪、大球盖菇、姬松茸等成熟的大宗优良品种的筛选、驯化和推广外,还要深度挖掘新、特食用菌的驯化栽培方法。如花脸香蘑、黄伞、巨大口蘑、牛肝菌等,这类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如能成功将其发展壮大,则将对“云菌”产业整体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

此外,在野生食药用菌产区之外,全省延绵不绝的广袤林区,是食用菌仿生栽培的最好基地。利用林地仿生栽培模式产出的食用菌具有“野生”特点,如在管护中坚持绿色有机生产,其产品就是规模化的“野生菌”,且栽培和管护成本低、产品品质好、投资回报率更高,这不但是山区群众增收致富首选的“短平快”产业,也是“云菌”产业发展的未来。

记者:下一步,云南该如何促进“云菌”种质资源更好实现转化利用?

孙达锋:总的原则是野生食药用菌和人工食药用菌齐头并进发展。首先,在野生食药用菌方面,云南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如何把生态环境和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有效利用结合起来?我认为,资源保护宣传科普是基础,“包山养菌”是具体措施,种类扩展延伸是提升要素,产品多样化是发展必然之路。其次,在人工食药用菌方面,云南缺乏工厂化栽培技术,但资源优势突出。为此,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挖掘具有明显地理特色的高附加值人工食药用菌资源,凸显种质新颖、品质上乘、难以替代的特性,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

本刊记者 肖 宇/文

受访者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