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致富先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8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敦伟:情系故土 产业富民
 
王敦伟(左二)向顾客介绍产品

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后来在沿海地区开办服装厂,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毅然返乡投资办厂,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就是马关县雅登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敦伟。2021年2月,王敦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了理想离家闯荡

1979年,王敦伟出生在文山州马关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94年,15岁的王敦伟初中毕业,为减轻父母供养家庭的负担,他没有继续上学,而是选择离开家乡前往江苏务工。

刚到江苏时,由于年纪小,又不懂技术,他只能到一个砖厂做苦力。王敦伟说,他不怕苦,也不怕累,可是砖厂工资偏低,赚不到钱。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王敦伟进入一家弹簧厂上班。凭着头脑聪明和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精神,王敦伟每月的工资有1800元,而其他工人每月只有四五百元。“从离家的那一刻起,我就定下一个目标:挣钱。”王敦伟说,为此,他经常加班,这样每天可加工1000多根弹簧,每根弹簧有6分钱,这样每天就有60多元的收入。

弹簧厂收入虽高,可王敦伟却并不想长期干下去,因为他意识到,如果没有一技之长,这样漫无目的的打工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多方对比考量后,他选择了自己稍有基础的服装缝纫。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敦伟结识了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裁缝师傅,便想拜师学艺,可裁缝师傅却不愿收他为徒。在王敦伟的多次恳求下,裁缝师傅被他的诚意所打动,最终答应收他为徒。

王敦伟学得很快,跟着师傅才一个多月,就能做出一件完整的衣服。一年后,王敦伟学成出道,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打拼终圆“老板梦”

得到师傅的“真传”后,王敦伟决定自己开一家裁缝店。说干就干,他拿出自己打工几年的积蓄,租店铺、买设备,终于当上老板,坐等财源滚滚。

然而,事情并没有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那时自己年轻,喜欢到处去玩。只要朋友、老乡约吃饭、逛街,我马上把店门一关就出去了。”王敦伟说。就这样,开裁缝店不仅没赚到钱,还经常入不敷出。

“后来,我想与其这样混下去,不如带着技术到服装厂上班。”王敦伟说。1998年,他来到一家服装厂,之后一直在此工作。直到2010年,王敦伟才离开工厂,并在江苏常熟市开办起自己的服装厂。

凭借在服装领域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王敦伟服装厂的订单源源不断。刚开始时,他是帮其他服装厂完成订单赚取加工费。后来,他直接与相关服饰企业对接以及接单加工。

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加,王敦伟注册成立了常熟敦伟服饰有限公司。来料加工、与知名服饰企业合作设计新款服装……公司越做越顺,年产值由创业之初的每年五六十万元,增加到1200万余元,王敦伟终于实现了“老板梦”。

返乡打造“扶贫车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抓产业、开办扶贫车间等,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20年,41岁的王敦伟得知老家马关县有扶贫车间的项目,便说服家人,把敦伟服饰公司从江苏搬回老家,取名为马关县雅登博服饰有限公司。

“公司的服装生产车间紧挨着马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山幸福社区,车间里有不少人都是搬迁户。”王敦伟说。伴随着缝纫机的“嗒嗒”声,记者看见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主任,我‘吃不饱’!”一见到王敦伟,绷缝工柏东就开起玩笑。

王敦伟告诉记者,绷缝是制衣的末端环节,如果上游干活慢,下游只能等着,而搬迁户柏东是从业多年的熟练工,上道工序要几个人才能“喂饱”他。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采取边培训边生产的方式,聘请技师,手把手教贫困群众技术,待遇实行“基础工资+提成”的方式。

28岁的社区居民汪兴丽,从浪桥村搬迁到幸福社区后,由于家中孩子小,不方便外出务工,就来到服装生产车间务工。因技术不够娴熟,她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她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目前,在服装厂就业的有100多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3人。

为了做大做强公司,现在的王敦伟将发展重心放在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业态上,面对疫情影响,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渠道,尝试线上直播售卖,目前车间产能逐步提升,每天可加工成品T恤1300多件,销路不愁。

“只要生产效率提上来,订单稳住了,企业得到发展,社区群众的就业和收入就有了保障。”王敦伟信心满满地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