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田间课堂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园褐斑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郝亚鑫/图

桑树褐斑病易导致桑叶产量和质量降低,影响秋蚕饲养量。高温多湿环境,有利于褐斑病传播发生。水肥管理不善的桑园,容易发病。密植、通风透光不良的桑园,发病严重。

一、病症和病原

1.病症。病叶正反面均呈现病斑,发病初期为淡褐色、水渍状的小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茶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因受叶脉的限制,有些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较中央色深,且呈暗褐色或茶褐色,病斑中央处环生白色或微红的粉质块。干燥天气病斑中部常裂开,湿润天气病斑吸水腐烂穿孔。发病严重时,通常多个小病斑连接成大病斑,形成焦斑、烂斑,呈枯焦叶片,最终脱落。叶柄及新梢发病,呈长形略凹陷暗褐色病斑。

2.病原。该病由桑粘格孢菌引起,病斑中央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是病原菌越冬载体之一。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梢上越冬,枯枝和落叶是病原菌越冬载体。

二、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1)冬季清园翻耕、伐条剪梢,将枯病枝和落叶等集中沤肥,减少桑园越冬病原。桑树主干用浓度20%的石灰浆刷白,减少越冬病原。(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做好桑园排水,降低桑园湿度。(3)合理采叶,适时疏采下部叶片,增强桑园通风透光度,抑制病害发生。秋冬季及时疏采中下部尚未硬化的桑叶养蚕,提高桑叶利用率,控制病原扩散,降低褐斑病发生率。

2.化学防治。(1)冬季桑园清园后和次年开春前,用石硫合剂液(波美度4至5度)喷施桑树及土面。(2)春蚕结束后,间隔7~10天,交替使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3)夏秋蚕结束后,间隔8~10天,交替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25%丙环唑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