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致富前沿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成功等6则
 

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节水新材料与地膜污染防控团队的科技成果“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研发与应用”,荣获2020—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成功打破了国际上生物降解聚酯领域的技术保护,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技术难题,支撑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推进了我国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

新疆的盐碱地面积约占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盐碱地造成农业减产,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数以亿计。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带领研究团队,在天山南北主要盐碱地分布区进行调查,在数百种盐生植物中,最终筛选出盐地碱蓬等多种优质抗盐碱植物。在其他作物都不能生长的盐碱地上,盐地碱蓬却通过“吃盐”茁壮成长,每亩能生产1吨多干物质,还能带走数百公斤盐。一些原本寸草不生的重盐碱地,在种植盐地碱蓬三四年后,逐渐被改良为正常农田。

来源:新华社

研究揭示温室滴灌番茄最优灌溉施氮模式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团队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优化确定了温室滴灌番茄的最优灌溉施氮模式,可为设施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和灌溉施氮模式优化提供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水管理》上。该模式分析揭示了水氮供应对温室滴灌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明确了番茄果实综合品质评价的途径及量化指标与评价方法,解决了果实品质量化的难题;提出了温室滴灌番茄灌溉施氮模式的适宜优化分析方法。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

云南巨人稻新品种选育种植成功

巨人稻是一种新型水稻品种,与传统高秆水稻相比,其茎秆粗壮、穗大粒多,高产潜力大。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李小林研究员及其团队选育的巨人稻新品种“YJ-1号”在富民县种植成功。据悉,该团队2021年在富民的试验田种植了6个品系的巨人稻,不同品系株高160厘米至210厘米、穗粒数285粒至617粒、茎秆直径1厘米左右。其中,“YJ-1号”株高160厘米、穗粒数285粒、茎秆直径0.8厘米。2021年采用稻鸭共生模式种植巨人稻“YJ-1号”3亩,经测产,水稻亩产达600公斤。

摘编自《云南日报》

中德科学家联合发现抗砷水稻品种

据《自然通讯》发表中德科学家联合研究报告称,通过对约4000种水稻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一种能极大中和有害物砷的水稻品种(astol1)。研究发现,该品种谷粒含有的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此外含有较高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科研人员发现,大规模施肥和受污水污染,特别是亚洲农业产区地下水中的类金属元素砷越来越多,部分地区由于砷含量过高引发农作物巨大损失。“astol1”水稻谷粒含砷量比常规水稻少三分之一,与普通高产水稻没有区别,是适于农业生产的种质资源。

来源:科技部网站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刊发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将特制纳米颗粒嵌入植物叶子里,使其成为可用LED充电的发光植物。在充电10秒后,植物会发出数分钟的亮光,且可反复充电。将纳米颗粒嵌入植物之前,研究人员将其用二氧化硅涂装,以保护植物免受损害。这些纳米颗粒可通过植物叶子表面的气孔注入,积聚在叶肉中并形成一层薄膜,用于吸收光子。研究显示,活体植物的叶肉可容纳这些颗粒,既能展示照明能力,又不伤害植物本身。

来源:科技部网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