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田间课堂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工作交流

  • 第47页
    工作交流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双创空间

  • 第51页
    双创空间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致富前沿

  • 第55页
    致富前沿

  • 第56页
    农家茶座

  • 第57页
    农家茶座

  • 第58页
    法治乡村

  • 第59页
    法治乡村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田间课堂

  • 第63页
    田间课堂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生活百科

  • 第73页
    生活百科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他山之石

  • 第77页
    他山之石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节气与农事

  • 第80页
    节气与农事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0日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鹅气囊炎防治方法
 

1.发病症状。鹅气囊炎一般是由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病症状为:病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缩颈蹲伏。为排出鼻腔黏液,病鹅会频频摇头,致使黏液飞溅四周,或将头颈后弯在身躯两侧羽毛上擦拭黏液。严重时病鹅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鼾声,脚部麻痹,不能站立行走,严重时出现腹泻或死亡,病程2~5天。

2.防治方法。(1)保持鹅舍卫生。舍内要定期打扫,鹅舍及用具要定期消毒。(2)预防接种。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24小时培养物,制成生理盐水悬浮液,加热至60℃灭活30分钟,制成菌苗,经过灭菌和安全检验后,每只鹅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间隔5天再注射1次,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3)药剂治疗。可用10%磺胺六甲氧嘧啶,按照鹅每千克体重用0.5克进行拌料,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20%氟苯尼考每克兑水5千克,每天2次,连用3天。对个别病重鹅可用氟苯尼考针剂,按照每千克体重用0.5毫克进行肌肉注射。

蒋 凡

摘编自《安徽科技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