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致富观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特别关注

  • 第30页
    特别关注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闲田如何变增收田
 
冬闲田是指在每年秋冬季节晚熟作物收获后,次年春耕播种前,由于轮作、抛耕等原因而闲置的农田、山地等。云南气候条件独特,农业生产周期长、田地产出率高,但受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农田利用不充分、“冬闲”等情况十分突出。

冬闲田是指在每年秋冬季节晚熟作物收获后,次年春耕播种前,由于轮作、抛耕等原因而闲置的农田、山地等。云南气候条件独特,农业生产周期长、田地产出率高,但受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农田利用不充分、“冬闲”等情况十分突出。

冬闲田占比大

每当进入冬季,除城郊和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等少数区域外,在云南的山间坝子、河谷林下,总能见到大片闲置的田地。来年春耕播种前,农户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些闲置田地重新进行松土、整田、耙地、沤肥等,长此以往,这些冬闲田让农民生产成本增加不少。

据悉,云贵高原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高原、山地、山丘的比例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94%以上。加之多样性的立体气候影响,云南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多以每年一至两季或两年三季为主,使得大量田地每年大约有5个多月的休耕冬闲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云南每年有冬闲田约272.6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600万余公顷的三分之一还多。大量的冬闲田资源被浪费,不但无法产生效益,还给来年农业生产增加不少成本。

“冬闲”有因

记者调查采访得知,造成大量冬闲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云南山地多,连片农业生产基地少。云南的气候适合多样化的植物生长,“山脚种稻谷、蔬菜,山腰种玉米,山顶种马铃薯”的情况十分普遍。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滞后,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偏低,生产基地“小散乱”情况突出。加之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耕作方式千差万别,造成不同作物收获期各异,收获后的田地大量闲置。

此外,受传统休耕轮作观念影响,部分农户认为,农田土地应入冬而休、春晓而耕。于是,不少农田被抛耕、闲置。实际上,云南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全省大部分地区秋冬季和早春季的水、气、光、热条件依旧十分充足,完全能生产一季优质作物。田地需“冬闲”的偏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亟待合理利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人士认为,冬闲田是十分宝贵的“沉睡”土地资源,如能结合地区生产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效益不容小觑。

首先,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当前,许多农村年轻劳动力前往城镇务工、落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作物收获后很难再有精力对土地进行精细养护。因此,大部分冬闲田多以原始的抛耕、撂荒形式存在。在冬闲期,这些闲置田地杂草丛生,有些甚至长期淹水或随意放牧,导致土肥流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成为一些病虫害的越冬温床,令土地生产力持续下降。因此,一方面,应转变农户对冬季休耕的认识误区,引导他们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不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短期经济作物等,合理利用闲置田地,增加收益。

其次,省级层面应积极探索冬闲田开发利用模式。通过规模化发展春夏季作物,形成某个区域上大致相同的收获时间,解决冬闲田零散问题。此外,科学测算冬闲田生产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冬季作物,并在农产品市场、品牌效应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一批示范带动典型。在这方面,红河州、文山州等地探索出规模化利用梯田冬闲时节蓄水养殖鲤鱼的路子和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农户带来亩均1000元左右的增收。

在利用模式上,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研究员邓菊芬认为,根据云南冬季的气候和土地实际,利用冬闲田发展优质饲草产业或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多年的科学验证,云南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水、气、光、热条件足以生产一季优质饲草,按70%的饲草饲料作物转化率计算,全省冬闲田资源理论上具有300万个单位的黄牛饲养能力,利用潜力十分巨大。”邓菊芬说,此举不仅能显著提高云南优质饲草饲料发展层级,破解养殖业饲草饲料短缺的问题,还能盘活土地资源,增加群众收入。比如,楚雄州禄丰市、南华县等地利用冬闲田积极推广种植苜蓿等豆科牧草,不但促进了当地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还通过牧草本身具有的固氮能力强、耐寒、耐旱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肥力,可谓一举两得。

本刊记者 肖 宇/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