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双创空间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三农要闻

  • 第06页
    三农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特别关注

  • 第30页
    特别关注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淑斌团队:要为中国月季插上“芯片”
 

在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一座深山里,有一片200亩的月季园。“全世界有3.5万余种月季品种,有一种茶香味的月季,它的‘老祖宗’就是这棵古月季。它是我们基地最珍贵的核心亲本之一。”基地负责人、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淑斌指着园内一棵挂满育种标牌的母本月季说。近年来,李淑斌带领团队在这个研究基地致力于中国月季新品种的选育和研发。

立志培育好品种月季

1979年,李淑斌出生在临沧市凤庆县的一个彝族村。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云南省农科院工作。“从记事起,我就看到父母每天辛苦劳作,但常听他们说因为没有好品种,庄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李淑斌回忆说。因此,从那时起,在他幼小的心里便许下一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走出农村,找到让父老乡亲吃得饱的作物新品种。

上学时李淑斌勤奋好学,工作后,他又完成考研、考博、赴法留学。最终选择从事花卉种业创新研究,这背后有一个故事。2012年,李淑斌攻读博士期间,在单位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获得到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做月季遗传育种访问学者的机会。

“在法国访问时,我接触到国际尖端的花卉科技研究领域,发现被国外引以为傲的月季花之祖竟是来自我国的月季,但是云南种植的月季品种却有95%来自国外,我当时心中五味杂陈。”李淑斌说。

“要发展农业产业,种业是核心,科技是最大的支撑,更是产业的‘芯片’。”李淑斌暗自立下目标:回国后一定要做品种研发,让新品种月季花在祖国大地上绚丽绽放。

踏上新品种研发之路

“目前,在云南乃至全国月季产业中,众多品种都要依靠进口。”李淑斌表示,没有自己的优势品种,没有产权,不搞育种,月季花种得再好,也容易被人“卡脖子”。

2015年,李淑斌从法国学成归来后,带着10多个大学生成立了月季新品种研发创新团队。他们在晋宁区一座偏僻的大山中开辟了200亩土地,在这片“秘密花园”里开始了中国月季新品种的研发之路。

从开挖荒地到平地建棚,从修路开渠到种苗入地,李淑斌从一个实验室的研究员,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土专家”。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背着家里人偷偷变卖了昆明的房产用于新品种研发。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先后研发出10个环保月季新品种。

“全球蔷薇属种质资源约有200种,只有不到10%的资源参与了现代月季的培育。我们认为现代月季品种选育需突破的关键是,将更多具有优异性状的蔷薇属资源引入到品种选育中来。”李淑斌说,“目前,我们团队已成功将部分野生资源和中国古老月季品种的基因引入到新培育的品种之中。经过培育,获得了几千份抗性强、耐低温的中间育种材料,为获得突破性的月季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2020年,李淑斌成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晋宁区委组织部将其科研团队认定为“环保景观月季育种创新团队”。

探索“产学研”模式

“回顾近30年来的中国月季新品种选育之路,很多育种工作只是进行品种间的杂交。”李淑斌说,现代月季遗传背景相对狭窄,即亲本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仅品种间的杂交很难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

李淑斌表示,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通过杂交培育出不少新品种,然而绝大多数都很难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

“一个新品种问世,如果市场认可度不高,种植户得不到实惠,就没有人愿意种植。”李淑斌说,“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品种选育没有质的突破,产、学、研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李淑斌告诉记者,目前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月季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主体是企业,甚至不少研究工作直接由企业承担,因此研发品种市场导向很明显。深受启发的李淑斌,在团队成立伊始就注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月季新品种研发之路。

近年来,李淑斌带领团队从国内外收集到超过2000份种质资源,在宝峰基地每年杂交育种收获种子20万粒,育种规模与国际中等育种公司相当。目前,基地每年可优选3~5个新培育的月季品种申请专利、开展市场推广,且已实现将部分古代月季、野生蔷薇的基因引入新培育的月季品种中,并尝试进行推广种植。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