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致富前沿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2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人员首次在沙漠种出羊肚菌等6则
 

研究人员首次在沙漠种出羊肚菌

据四川省农科院资环所食用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谭昊兴介绍,用沙漠沙代替土壤作为羊肚菌栽培基质,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沙漠中栽培羊肚菌取得良好的出菇效果。研究发现,这项技术可使沙漠沙中有机质含量提升7倍,具有辅助固沙和提升沙漠沙肥力的应用潜力。在前期模拟实验的基础上,2021年,团队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盐渍化研究站合作,在甘肃河西走廊古浪县和景泰县的沙漠及半沙漠化土壤试验示范栽培羊肚菌24亩。

摘编自《四川农村日报》

中国热科院选育出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广泛用于食品、变性淀粉、酒精、饲料、能源等领域。近日,在由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热带作物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项目木薯优异资源现场展示会上,亮相了“桂热10号”“桂热11号”“华南15号”“桂木薯9号”4个木薯新品种。据项目负责人叶剑秋研究员介绍,这些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淀粉、品质优良、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等特点。目前,4个新品种已在海南、广西等地累计推广面积5.2万亩,鲜薯产值约8000万元。

来源:中国农网

无人耕种技术可节约六成成本

在位于江苏省太湖西山岛上的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缥缈村,由扬州大学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的产学研推先进农业装备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一台260马力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套3.5米幅宽九工序耕播机,利用北斗导航定位联控技术,正在一次性完成耕幅施肥、双轴深耕灭茬、开墒沟等九道工序作业任务。该配套机组通过九道工序高程度复式作业,可节约小麦耕播六成成本。通过无人化北斗导航肥种定位联控技术解决肥种数字化定位、精准接行等问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10%,节省人工70%以上。

摘编自《科技日报》

我国科学家攻克禽白血病防控难题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历时10余年开展禽白血病等种源性疫病防控净化关键技术研究,目前部分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白羽肉鸡新品种培育、家禽健康养殖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据了解,哈尔滨兽医所禽免疫抑制病团队创制了禽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禽白血病检测技术与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其中,群特异抗原检测胶体金试纸条,使出壳小鸡粪便检测时间由以前最快4小时缩短为现在最快20分钟,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浙江培育出优质黑猪﹃绿嘉黑﹄

据浙江省特级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子伟介绍,“绿嘉黑”是集国内外猪种优良基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形成的优质黑猪,在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结合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首先,“绿嘉黑”生长性能非常接近外三元猪。常规饲养条件下,“绿嘉黑”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约为185天,比外三元猪仅延长15天,比土种猪则缩短100天以上,其瘦肉率约为57%。其次,“绿嘉黑” 猪肉品质优异,其肉色红润、肌纤维细嫩、水溶性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高。

摘编自《科技日报》

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可实现红壤改良和固碳减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针对南方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改善红壤酸化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通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可实现红壤改良和固碳减排。据张会民研究员介绍,由于大量氮肥不合理投入、淋溶作用强等因素导致红壤酸化问题日益加剧,而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红壤酸化的改良效果往往不理想,但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可以提升改良效果,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