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生活百科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特别关注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生活百科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5月10日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末夏初应防范这些毒虫叮咬
 

春末夏初,各种虫子开始出动,在一些隐秘的角落隐藏着一些毒虫,人们出游时不小心便会被它们所伤,轻则引起虫咬皮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防范,穿好袜子、防晒衣等。

1.蜱虫。其活跃期为每年的4~10月,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辽宁、云南等省份。蜱虫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草地、树林、灌木丛是风险较高的区域。蜱虫的头部呈倒钩状,吸血时会钻入人体皮肤,吸饱血后,它会形成一个紫黑色的痣,并且不会主动脱离人体,在皮肤上非常显眼,可肉眼观察到。被蜱虫叮咬后,轻者只有叮咬痕迹,重者可能会出现水泡以及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严重者通常会由蜱虫携带的病毒引发蜱虫病,起初症状类似感冒,可持续性发热达40度以上,死亡率高达20%~30%。

处理方法:被蜱虫叮咬后,一定不要拍它、捏它或者试图拔出来。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之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然后用酒精清洁皮肤。如果没有酒精,可用清水持续冲洗1分钟左右。如果被咬伤严重,应立刻就医。

2.隐翅虫。属蚁形小飞虫的一种,白天栖息在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或腐木、石下等阴暗处,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飞行,每年4~9月为繁殖高峰期。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毒汁,其腹部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毒液。隐翅虫体液感染人体皮肤病的途径主要是:直接把虫体揉碎在皮肤上所致;虫体碎片污染了手指,再由手指触摸其他部位导致感染;虫子隐藏在衣物、洗脸巾上,使用时把虫体搓烂后毒液沾染在上面,接触皮肤后导致感染。

处理方法:避免接触到隐翅虫,如果不小心被隐翅虫咬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掉皮肤上的毒液,也可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中和毒液中的强酸。如果皮肤过敏严重,应尽快就医。

3.红火蚁。红火蚁广泛分布于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红火蚁的毒液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蚁酸,还包括至少46种蛋白质,部分可引发皮肤过敏。被红火蚁叮咬部位会出现持续性灼热样疼痛,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瘙痒感;如果水泡破裂,常可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少数体质敏感的人群,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处理方法:如果被咬伤,可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患处,减少毒素吸收,也可外用含类固醇物质的软膏处理。如果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务必及时就医。

4.其他节肢动物。外出郊游还容易被蜂类、蜈蚣、毛毛虫等节肢动物叮咬。被蜂类叮咬,用氨水或苏打水清洗患处,用碱性液体中和酸性毒液,能减轻症状,如果有蜂刺,可用胶布贴进行拔刺。被蜈蚣咬,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温开水湿敷。被毛毛虫咬,用氨水或苏打水清洗,如果有刺,可用胶布粘掉。

专家提醒,症状比较轻的情况可按上述方法自行处理,一旦出现喉咙不适、头晕耳鸣、腹痛、皮肤糜烂、感染性炎症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