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致富前沿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6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更抗旱新基因等6则
 
邹 鹏/图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更抗旱新基因

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最新发现一个能让水稻更抗旱的基因OsRINGzf1,该基因通过减少细胞的水分通道来减少细胞失水,提高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保水能力。此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我们做了长期的抗旱性遗传研究,用大量干旱条件和正常条件对比寻找调控抗旱性基因,通过精细定位在水稻第四染色体上发现了能让水稻更抗旱的基因OsRINGzf1。”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刘鸿艳介绍说。

基因改造让番茄产生更多维生素D3原

根据《自然•植物》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番茄经过工程改造后能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3原(维生素D3的前体),改造方式是阻断通常能让维生素D3转化成胆固醇的一种酶的作用。这种番茄或能成为维生素D3的一个新的膳食来源,对人体有潜在健康益处。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一大主要健康问题,影响着全世界约10亿人,会增加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研究团队发现,一个番茄果实中的维生素D3原如果转化成维生素D3,相当于两个中型鸡蛋或28克金枪鱼的含量。研究人员指出,食用这种番茄果实或有助于达到儿童和成人的每日维生素D3摄入量要求。

纳米磁珠助力玉米花粉﹃移花接木﹄

近日,《植物学报》英文版(JIPB)在线发表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吴忠义研究员课题组的题为《利用纳米磁珠介导的花粉转染法建立不依赖基因型的玉米高效转化体系》的研究论文。该方法借助纳米磁珠将外源基因通过花粉萌发孔(指花粉外壁上的薄壁区域所形成的开口)导入玉米花粉,然后经过人工授粉和自然结实过程,将外源基因转入多种玉米自交系中,成功解决了玉米遗传转化过程中“依赖组培体系,严重受基因型限制”的瓶颈问题。该方法的成功将为其他植物开发花粉转化体系提供有力借鉴。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让作物育种更精准高效

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高维生素C”生菜长势喜人。这种通过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生菜新品种,其维生素C含量与猕猴桃不相上下。在植物细胞合成维生素C的过程中,有2个基因起着关键作用,即维生素C合成的限速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朱健康带领科研团队,对生菜中这2个基因的上游表达调控元件进行精准编辑,使这些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得到显著提高。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成功研制,有助于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作物。

科学家揭示植物如何调控细胞死亡和抗病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首次发现了植物bZIP类型转录因子APIP5具有结合DNA和RNA的双重活性,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水稻细胞死亡和抗病性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解析水稻与稻瘟菌互作机制对开发病害防控新策略和选育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水稻APIP5通过调控次级代谢产物负调控细胞死亡和抗病性。

我国研究发现快速诊断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新方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用于快捷、准确测定奶牛血清中钙离子(Ca )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器(Biosensors)》上。低血钙症是中国集约化牛场奶牛分娩前后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奶牛产犊后,大量血钙被用来合成牛奶导致奶牛出现低血钙症。由于缺乏实用、快速、廉价的现场检测技术,亚临床低血钙症很容易被养殖场忽视。因此,开发快速、经济的奶牛血清Ca 浓度检测方法对诊断亚临床低血钙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综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