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生活百科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7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安全食用野生菌
 
周 煜/绘

如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

1.注意辨别剧毒鹅膏菌。这类菌子的共同特征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购买或自行采集时要注意辨别。

2.不吃不熟知的野生菌。不要采集或选购品种不明的野生菌,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的野生菌,也不要将多种菌混合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合炒煮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物质。

3.加工野生菌时一定要炒熟煮透。加工野生菌时要记录时间,确保炒熟煮透方可食用。此外,吃菌时尽量不饮酒。因为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还可能无法鉴定是食用野生菌中毒还是饮酒过量。

4.发生中毒症状要立即就医。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可先自行采取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少量糖盐水,防止脱水导致休克,然后立即就近就医。

中毒症状主要类型:

1.急性肝损害型。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潜伏期10~24小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病情突然恶化时,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或症状,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2.急性肾衰竭型。主要由鹅膏菌属引起,误食中毒后潜伏期8~12小时,早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肠胃病症状,1~4天后出现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3.横纹肌溶解型。由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引起。在云南省,这是导致中毒死亡的主要毒菌种类。误食后发病快,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出现血尿、酱油色尿,严重者12小时后即会死亡。

4.神经精神型。一般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以及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汗、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表现。个别病例会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5.溶血型。中毒后一般3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胃肠病症状。不久后,中毒者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来源:“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