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致富先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三农资讯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福明:一把银壶闯天下
 
李福明展示“李小白”银质茶具

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今年45岁的李福明,所获荣誉颇多。作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来,还通过创新,将以银壶为代表的银质茶具“李小白”打造成一个知名的手工银器品牌。

返乡继承衣钵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鹤庆人,李福明从小耳濡目染爷爷制作银器,他一直觉得“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是小时候最动听的“音乐”。“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爷爷敲敲打打,就意味着家里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妈妈也总会在那段时间烧几个好菜。”李福明说,后来在外求学工作后,他一直对小锤敲打银器的“叮当”声念念不忘。

1997年,从昆明的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李福明留在昆明工作,成了一名摩托车销售员。在此期间,李福明事业发展较好,有了一些积蓄,但他一直忘不了儿时看爷爷制作银器的美好记忆。2008年,他辞职回到鹤庆,接过了爷爷的衣钵。

“我回乡创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看到鹤庆银器的发展潜力。”李福明说,从经济大环境来看,2008年经济危机使银价暴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收藏银器的想法;从鹤庆的发展来看,当时欣欣向荣的旅游业对银器销售带动明显;从自身的发展来看,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给了他回乡创业的底气。

与鹤庆大部分银器加工者采取的家庭作坊模式不同,创业伊始,李福明就成立了鹤庆县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并按照公司化、品牌化的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据李福明介绍,给公司取名“李小白”,也是跟爷爷有关。爷爷18岁开始制作银器,因为年纪小、皮肤白,老一辈的匠人都习惯叫他“小白”。

制定产品标准

在产品的选择上,李福明将主要精力放在以银壶为代表的银质茶具上。在他看来,近年来茶文化逐渐兴起,供选择的茶具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而用银做茶具,一方面是因为银离子具有软化水质和杀菌功能。另一方面,银壶不挑茶、不吸味,一把茶壶即可冲泡不同类型的茶叶。同时,银壶作为贵金属制品,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选定了方向,李福明和团队在制作技艺上不断探索创新,并在传统银器加工技艺的基础上,取得较大突破:2010年,李福明用古法打造了第一把“口打出”银壶,次年纯手工制作成“一张打”玉霰银壶,2013年恢复了“金银错”这种不同金属材质的镶嵌技艺……多年来,公司打破多项国外银壶制作技术的垄断,并在国内外手工制作银壶行业赢得一席之地。如今,公司拥有48项国家专利,多件作品被收藏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走进“李小白”的银器制作车间,工人们虽然都是用古法对银器敲敲打打,但都会根据放在手边的模型来确定手中作品的尺寸,模型则精确地标注了每件作品的底部、中部、收口部的直径等相关数据。在制作车间的电脑中,每件作品的坐标图、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都会以数据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方便工人们随时查阅。

在李福明看来,既然自己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化、品牌化,那么就一定要做到标准化。对初学者而言,标准化可以让其作品趋近于大师水准;对于大师而言,标准化也可以辅助其产品品质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准。

“我觉得,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能将每一把银壶都做得一模一样,才是真正的‘大师水准’。”李福明说,以前大师做壶,大部分是靠自己对于作品的记忆,但现在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让经典一直延续。

“都说手工的东西是有温度的,我认为,‘温’指的是人为作品带来的温暖,‘度’指的是作品的刻度和标准。”李福明说,如果一项手工技艺一直停滞不前,只代表着粗糙和廉价,那么这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技艺就应该进入博物馆,而非在民间延续传承。因此,鹤庆银器要通过有价值、高附加值的产品,被更多中高端客户所接纳。

技艺联通世界

鹤庆县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唐南诏时期,白族聚居的新华村便有人从事银器加工,至今已超千年。在李福明看来,要将这项千年技艺传承下去,除了在产品制作层面做好标准化,在更为重要的设计层面,也要符合现代人对审美的追求,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以茶壶为例,壶嘴的设计要保证出水流畅,茶把的设计要保证方便拿取和隔热。”李福明说,为了在工艺层面做到精益求精,一方面他多方拜访茶业名家,寻求在品茗方面的需求,并学习茶叶从采摘、制作再到冲泡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依托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贵金属制作知识,尝试将不同材料进行锻打整合,创新作品。同时,他还通过“开门办企业”,不断开阔视野,与国际市场接轨。

2017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央美术学院、云南省文化厅(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艺术学院、大理州政府、“李小白”工作室共同签订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鹤庆基地的合作协议,基地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

“基地成立以来,我们先后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开展多次学习交流活动。”李福明说,基地内设有鹤庆银器博物馆、鹤庆银器展示空间、授徒体验空间和中国茶文化空间,成为鹤庆银器对外交流的窗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来此学习交流。目前,李福明被8所大学及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荣誉教授,为学生们讲述银器制作的相关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李福明和团队打造的“李小白”产品,如今已成为业内知名的银器品牌和国内高端手工银器的代表之一。目前,“李小白”银壶在全国多地拥有代理商,通过线上平台,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全球手工制作银壶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也荣获“全国商业质量品牌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