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致富前沿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三农资讯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致富观察

  • 第27页
    致富观察

  • 第28页
    致富观察

  • 第29页
    致富观察

  • 第30页
    致富观察

  • 第31页
    致富观察

  • 第32页
    致富先锋

  • 第33页
    致富先锋

  • 第34页
    致富先锋

  • 第35页
    致富先锋

  • 第36页
    致富先锋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乡村振兴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乡村振兴

  • 第42页
    乡村振兴

  • 第43页
    乡村振兴

  • 第44页
    乡村振兴

  • 第45页
    乡村振兴

  • 第46页
    乡村振兴

  • 第47页
    乡村振兴

  • 第48页
    乡村振兴

  • 第49页
    乡村振兴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工作交流

  • 第53页
    工作交流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双创空间

  • 第57页
    双创空间

  • 第58页
    致富前沿

  • 第59页
    致富前沿

  • 第60页
    农家茶座

  • 第61页
    农家茶座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法治乡村

  • 第65页
    法治乡村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4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发现腐殖酸生物降解地膜可减少农田“白色污染”等6则
 

研究发现腐殖酸生物降解 地膜可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将PBAT/PLA腐殖酸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可以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提高番茄品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全环境科学》。普通聚乙烯地膜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残留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肥力下降,造成根系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覆盖PBAT/PLA腐殖酸生物降解地膜后,番茄产量明显增长,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显著提高,总酸和硬度显著降低。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生物降解地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聚乙烯减量替代奠定了基础。

新型生物酸化技术可降低畜禽养殖粪污氨排放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首次开发了一种基于合成微生物组降低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氨排放的关键技术,揭示了粪污酸化和抑制尿素分解菌的协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国际》。氨排放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PM2.5颗粒浓度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农业系统是氨排放的最大来源,其中畜禽养殖业占50%。该团队首创了一种基于合成乳酸菌群的畜禽粪污酸化氨减排策略,该合成乳酸菌群具有优良的产乳酸能力、较强的碳源利用、酸碱适应性等特点。在猪粪储存过程中应用该技术,可实现95.5%的氨减排。

安徽首批体细胞克隆地方猪培育成功

最近,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殷宗俊教授团队开展的定远猪体细胞克隆和胚胎移植实验获得成功,4头通过胚胎移植受孕的大白母猪顺利产下56头全身被毛黑色、健康状况良好的定远猪仔猪。本次研究的胚胎移植受孕率和产仔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定远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之一,是原产安徽省江淮之间的古老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优点,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体细胞克隆定远猪的成功培育,实现了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体恢复,既规避了引进活猪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也较好地挽救了濒临灭绝的地方种质资源。

我国科学家牵头揭示葡萄起源与驯化问题

作为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葡萄究竟是何时、何地被如何驯化的?云南农业大学董扬教授团队牵头联合17国78位科学家,发起葡萄全球遗传资源分析计划,聚焦葡萄起源、驯化、传播等重要科学问题,形成了葡萄起源和迁徙的一致观点,构建起可供葡萄育种的基因组、表型大数据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葡萄演化中的双重驯化和性状起源》于近期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该研究成果通过集合近5000份全球葡萄遗传资源,构建2448份核心葡萄遗传资源基因组信息,揭示了栽培葡萄驯化中心为两个,即双起源中心模式,纠正了此前的单起源中心理论,为葡萄栽培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揭示脱落酸与水稻根系土壤穿透力相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脱落酸与生长素协同调控水稻根系响应外界土壤硬度的分子机制,为培育适应不同土壤硬度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分子途径和有价值的基因资源。该研究发现,紧实土壤抑制水稻根系的生长,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脱落酸最终会导致水稻根系短而粗,降低了根系的土壤穿透力。只有阻断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合成,才能增强根系穿透紧实土壤的能力。该研究阐明了脱落酸通过生长素调控水稻根系响应外界土壤硬度的分子机制,丰富了植物根系响应土壤紧实度的分子途径,为未来选育土壤穿透力强的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价值的基因。

人工智能种出美味番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人工智能农业研究团队在成都崇州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指导毫无温室种植经验的工人种出酸甜适中、爽脆多汁的美味樱桃番茄。这是我国专家首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指导生产型温室的成功案例。该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一套服务农业的人工智能决策工具,利用机器视觉、知识图谱、环境-作物数学机理等20余种决策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精准给出生产管理过程的决策建议,工作人员每天按照人工智能作出的决策指令进行农事操作,控制温度、光照、水肥,疏花疏果、防控病虫害等,让普通农业从业人员也能非常容易地掌握先进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技术。

本刊综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