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彩云南  >  正文

【先锋旅游】景来村:边境线上“世外桃源”

2020-11-27 09:16:01  来源:《致富天地》2020年第9期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边境线上,有一个景来村民小组。这里的空气中散发着浓郁的花果香,湄公河支流打洛江从村寨西侧蜿蜒流过。一水之隔就是缅甸,村内傣掸混居,禅音袅绕,鸡犬相闻,两国人民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赋予了景来村“中缅第一寨”的称谓。

日新月异的景莱村容村貌

竹林掩映中的傣寨

景来村位于勐海县打洛镇,其村内神树、塔林、神泉在泰国皇宫典籍里都有相关记载,因此引来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玉儿囡告诉记者,“景来”在傣语中是龙的影子的意思。在传说中,这个名字与当年召树屯王子追赶金鹿的故事有关。金鹿虽然没找到,但人们却在这里隐约看到了龙的影子。于是便定居在此,故称其为“景来”。

日新月异的景莱村容村貌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保存完好的傣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2003年,地方党委、政府与金孔雀旅游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开始全力打造勐景来景区。2004年1月,景区开始试营业,如今已成功带动景来村的发展。”玉儿囡告诉记者,自2016以来,村子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诸多称号。2018年,勐景来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

村寨的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生活得到保障。

据介绍,村口的塔林是西双版纳州规模最大的塔林,公元1802年,当时的傣王在这里建造了101座大小不等的佛塔,历经900多年的风雨和战乱洗礼,目前尚存重新修复的58座佛塔,吸引不少周边国家的佛教信徒来这里举行宗教活动。

村寨的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生活得到保障。

漫步在村中,只见一栋栋别致的干栏式傣家竹楼掩映在竹林中,各家自成院落,户户有小径相通。江风吹进寨子,婀娜多姿的凤尾竹、黄斑竹随风摇曳。弯弯曲曲的洁净小道,在槟榔、芒果、椰子和大王棕榈树的簇拥下,向前延伸又相互连接。沿着小道走到寨子中心,两棵被村民称为“情侣树”的大榕树“拥抱”在一起,据说它们如此“亲密生长”的时间已有200多年。

公司主导村民保持多项传统手工艺项目。

走到村头,穿过一座简易小桥,就来到打洛江畔。清澈的打洛江从村寨西侧流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国境线,229号界碑矗立在江边,江对岸就是缅甸掸邦第四特区。中缅两国咫尺相望,两国人民在这里世代交好,共饮一江水、同捕一江鱼,来往频繁,亲如一家。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景来村寨子不大,可是傣族文化却在这里汇聚。玉儿囡告诉记者,村民自发设计和建造了傣族传统文化陈列馆,馆内所有的展品都是村民从家里收集来的,有的村民把传家宝都带到展馆里。

在寨子里,傣族传统手工技艺随处可见。一位老人在自家楼下专注地编着一件件竹器,有装糯米饭的饭盒、小巧的鸟笼,还有粗犷古朴的竹屐。另一边展示的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今的慢轮制陶法,这种制陶法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陶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要取用黏性很好的油泥与细沙配制,再用木锤把泥打细,然后再把泥放到慢轮上开始制作,整个过程要极具专注与耐心。

此外,手工造纸、傣锦制作、葫芦丝和芒锣制作、民间打铁冶炼、民间染布、傣药酿酒等傣族民间手工艺,更让人目不暇接。

显而易见,旅游业的发展让这个傣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而这与近年来景区经营管理企业陆续投入的资金项目有关。据玉儿囡介绍,项目先后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及改造亮化、古树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傣文化舞台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制作宣传标识牌等工程,重点实施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

每年公司按期支付村寨土地租赁费用进行门票分红。

2019年,景来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从传统农业村到旅游名寨的蜕变,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800多元增长到目前的2.94万元。

2017年7月4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民宗局在勐景来举行了授牌仪式。

在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有的村民成为像玉儿囡这样的讲解员每月领取工资,有的依靠销售手工艺品、土特产增加收入,有的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本刊记者 欧阳小抒/文,打洛镇党委供图)


链 接

交通:从昆明出发,可乘飞机到西双版纳嘎洒机场,再从景洪市乘坐班车至打洛镇,或从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乘大巴直达勐海县,再转车前往,也可自驾车。

食宿:村内有农家乐,食宿方便。

门票:景来村地处勐景来景区内,进入村内需购买门票,价格为50元/人。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