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寻“龙”诀

2021-10-22 14:43:23  来源:云岭先锋

(建议在WIFI下观看)

“多样地球 多彩云南”COP15融合报道之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蜥蜴是善于爬行和隐藏的小机灵,经常匍匐在阴凉处。但在名字里带“蜥”字的队伍中,也有不少“狠角色”。

青黑的皮肤,黄褐的斑纹,扭着身躯吐着腥红的信子……见到它你会惊叹这是鳄鱼上了岸,甚至说是恐龙现身也不夸张。今天出场的主角,正是有着“五爪金龙”之称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圆鼻巨蜥。本期,我们一起走进红河州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场寻“龙”之旅。

初见

作为几乎生活在森林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圆鼻巨蜥可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正因如此,前不久在保山龙陵突然现身的圆鼻巨蜥才会在网络上引起围观。不过,在植被茂密的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对这种长相恐怖的生物却一点都不陌生。

前些年,爬到路边的巨蜥经常会把路过的村民吓得面容失色,撒腿就跑。久而久之,圆鼻巨蜥也就成了当地现实版的恐怖片“明星”。害怕归害怕,有幸见过巨蜥的村民,还总是不忘和朋友吹嘘一番。

2000年以前,在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河管护站片区的坝塘、河流里,圆鼻巨蜥总会不时现身。也就在这一时期,玉屏镇姑租碑村村民李文荣第一次见到圆鼻巨蜥的真容。

△李文荣讲述第一次见到圆鼻巨蜥的经过

有一天,父亲在村子下方的河里撒网捕鱼,一上午一无所获。正想收网回家,一个黑色的东西蹿进了渔网,父亲以为来了大鱼,赶紧收网。可当他把渔网拖到岸边时,腿都快被吓软了。

渔网里动物根本不是鱼。

“尖尖的头,青黑的皮肤上面长着黄褐色的斑纹,口中还吐出像蛇一般的信子。”站在一旁的李文荣被吓得不轻,他以为捕上来的是一条大蛇,可当看到这家伙还长着四只脚时,他心里更慌了。父子俩还没缓过神来,网里的“大蛇”就拼命地挣扎起来,渔网没扛住撕咬,破了一个大洞,对方也趁机一扭身子钻入河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物正是圆鼻巨蜥。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害怕。”李文荣说,当时捞到的圆鼻巨蜥有一米多长,而且浑身怪力。也正是这一次相遇,他心里产生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后来多年间,圆鼻巨蜥又多次光临村庄,有时候甚至会爬到公路旁边晒太阳。

△圆鼻巨蜥喜欢在深山峡谷的河流一带活动

冲突

圆鼻巨蜥的长相不招人待见,但事实上,在巨蜥家族里面,它已称得上眉清目秀了。顾名思义,圆鼻巨蜥的鼻孔是圆形的,后面就是一双大眼睛,不过和蛇类、壁虎不同,它的眼睛有眼睑,这让它可以做出眯眼、眨眼等动作,和其对视,不会有看蛇那种不安的感觉。

但即便如此,居住在大围山的村民们,见到巨蜥还是会心里发毛。

有人害怕,也有人敢以身犯险,捕捉巨蜥。所以,在这条特殊的食物链中,人怕巨蜥,圆鼻巨蜥更怕人。

大围山位于红河州,其中屏边县境内的保护区面积达14496公顷,保存有最完整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带谱,独特的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了爬行类动物的天堂,但是总体来看,大型动物并不算多。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圆鼻巨蜥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它最大的天敌,除了气候,就是人了。

△大围山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巨蜥生存提供了条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门研究两爬类动物的饶定齐教授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个别边境市场上,野生动物贩卖现象比较严重,在众多销售的野生动物中,不乏圆鼻巨蜥的身影。

而在屏边当地人的称呼里,圆鼻巨蜥还有一个名字——鳞虫。“前些年,如果家中有妇女生小孩,都会去捉鳞虫来吃。”李文荣说,在当地人的认知里,尽管圆鼻巨蜥长得丑,但它具有滋补功效,还可以入药,很多人开始悄悄对其进行捕杀。

尽管早在1989年,圆鼻巨蜥就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此后一段时间里,人与巨蜥的冲突却丝毫不减,在边境市场上,仍能看到其身影。

久而久之,本就数量稀少的圆鼻巨蜥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曾经广阔的栖息地开始不断往大围山深处退缩。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转机

转机发生在2001年。

这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围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有了法规制度的约束,圆鼻巨蜥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也就在这一时期,李文荣成为了白河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

此时,巨蜥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即便是经常进山的村民,也很少见其身影。

今年7月,一则网络视频将大家的目光引向云南龙陵。7月10日,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干部在巡护途中用手机拍到一段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影像。经过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博士王继山判断,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鼻巨蜥。

看到这条消息的李文荣,此时已经做了多年护林员。作为大山的守护者,虽然他仍不喜欢巨蜥的模样,但此时却无比希望,圆鼻巨蜥能重现大围山。

事实上,大围山里圆鼻巨蜥一直都在。

△圆鼻巨蜥(资料图)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屏边管护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以两栖爬行类动物为例,目前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甚至已超过了西双版纳。”尽管圆鼻巨蜥已经在大家的视线里消失多年,但再次见到它还有希望。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圆鼻巨蜥就再次现身。

就在今年7月份的一天,李文荣接到村民报告,在新街河流域的九千岩一带,看到过圆鼻巨蜥趴在河滩边的石头上晒太阳。村民本想拿手机拍照,但河滩上的圆鼻巨蜥也发现了他们,一扭身躯钻进了激流里。

李文荣赶紧将情况上报管护局工作人员,可等一行人来到河滩边,却再没有发现圆鼻巨蜥的踪迹。

一行人有些失望,但圆鼻巨蜥再次现身,还是让众人心里对下一次见面充满了期待。

△巨蜥生存的河谷

守护

在以前,李文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大围山的守护者,会成为圆鼻巨蜥的追寻者。

在他家里,有一本被翻得书页泛黄的图册——《云南大围山生物多样性》图册。这本图册是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的标配,由保护区管护局编著发放,其中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保护区里的各种珍稀动植物。

△《云南大围山生物多样性》图册里对圆鼻巨蜥有详细的介绍

除此之外,管护局还在保护区每户村民的家中贴上了圆鼻巨蜥等重点保护动物的宣传画册,提醒村民偶遇时不要伤害。

“对两栖爬行类的保护,我们采用三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屏边管护分局宣教科科长杨泽鹏介绍,通过走上街头集市、走进村民家中,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引导村民树立保护意识。同时,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增加人员投入,加强管护力度。最后,则是通过切实措施,对保护区内的珍稀动物实行迁地和就地保护,坚决打击偷猎盗捕行为。“保护区通过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他说。

△圆鼻巨蜥(资料图 杨保纲摄)

如今,为了保护大围山的生态环境,李文荣每周都要在大山里巡逻两次,由于范围太广,一次下来可能要走近20公里。大围山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眼镜蛇也出没频繁,这反倒给李文荣的巡山带来了一些麻烦,每次出门,他必须叫上另外一名护林员互相照应,一路打草惊蛇。在带领云岭先锋记者进山那天,十多公里的山路上,就遇到了数条眼镜蛇。

巡山护林的线路中,有一条的最终目的地正是圆鼻巨蜥的栖息地——九千岩。顾名思义,这里地处河谷地带,两边均是悬崖峭壁,下到山脚必须手脚并用,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悬崖。

但是自从上次发现圆鼻巨蜥踪迹后,李文荣在这条路上巡山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他希望,未来能经常与那个瘆人的“五爪金龙”相遇。

助读:

圆鼻巨蜥别名五爪金龙、巨蜥、鳞虫,是巨蜥科、巨蜥属动物。体形巨大,头部窄而长,吻部也较长,鼻孔近吻端,眼睑发达,瞳孔圆形,舌细长,先端深分叉。四肢粗壮,脚趾上有锐利的爪。体背黑褐色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量黑点。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极危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国外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等地区。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 保磊 李宏刚 郝亚鑫

(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屏边管护分局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圆鼻巨蜥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