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朋友圈”征文  >  正文

师者开明

2021-12-29 16:07:35  来源:2021年第12期《金色时光》

“燃灯校长”张桂梅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喜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师者,他就是我的老同学、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团结村委会梧岗山小学退休教师凹开明。

在云南基础教育界,凹开明的名字响当当,他曾是“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十杰中小学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71年7月,凹开明从团结小学(今巍山县大仓镇翠峰中学)附设初中班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成为梧岗山小学的一名彝族民办教师。那时,山村贫穷、教育落后,外地教师来一个走一个,难以长期坚持。“如果教育跟不上,穷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只有把下一代培养好,才能改变山村的贫穷面貌。”凹开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

随后,凹开明在村里四处奔波,说服党员、干部、群众支持学校的修缮工作。在各方支持下,一个多月后,陈旧的校舍修葺一新,并招收部分适龄儿童入学读书。

“知识即财富,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凹开明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山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父母认为,女孩读书既无用又花钱。凹开明挨家挨户上门,不厌其烦地给家长灌输掌握文化知识的必要性,为山村女孩争取上学机会。

为节省开支,凹开明在一片荒山上种植树苗,用出售木材的费用抵消学生的学杂费。残疾儿童小舟的父亲卧病在床,全家靠母亲一人劳作,生活拮据。见小舟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凹开明动员妻子,把家中仅有的钱用来给小舟补营养。6年小学,小舟的营养费都由凹开明承担。类似的“傻事”不止一桩。一次,一个外地人带着孩子找到凹开明,请求他接收孩子寄宿读书。是收还是不收?凹开明犯了难。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凹开明还是决定留下孩子。村里人都说他傻,但在凹开明看来,多一个孩子接受教育,就有望为国家多培养一个栋梁之材。

某年开学前,凹开明下山到乡镇教育部门为学生领取新课本,因路途遥远,等他回到家时,9岁的儿子因突发病毒性脑炎不幸夭折。倍受打击的凹开明数日不吃不喝,但一想到求知若渴的学生,他又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讲台。

2009年退休时,凹开明38年的教书生涯成果丰硕。他的学生中,有38人考上中专、27人考上大学。他还总结教学经验,撰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彝族教学》等文,为复式教学改革提出宝贵建议。退休后的凹开明并未离开教育事业,他常说:“我是党培养的少数民族教师,要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他深入校园,给孩子们讲思想政治课,并热心参与修建进村公路等公益事业。

从凹开明的所作所为中,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勇于担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恪尽职守。

姚岳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开明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