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致敬“最美退役军人”

2021-08-31 17:01:18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第8期

赵中州:花甲之年开创“美丽事业”

出生于中医之家的赵中州,年少时被父亲禁止学医。然而,1948年参军入伍时,19岁的赵中州因读过书、会写字受命进入医护行业,负责抢救在前线作战受伤的战友。他从护理员做起,再到护士,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其后,又因战友的需要开始研究皮肤病,成功研制出治疗螨虫的特效药,造福社会大众。

战火纷飞铸就铁血军医

赵中州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依然担任由自己亲手建立的昆明中州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坚持每天工作。赵中州举步生风、思路清晰,总是等所有工作人员都下班后,才离开公司。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觉得,只要自己还活着,就应该把医生“普度苍生”的使命坚持下去。

1929年赵中州出生时,家中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的父亲是河南省唐河县张湾村的一名中医,擅长小儿科。父亲为幼子取名“中州”,是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寄予厚望。“我上学时,日本鬼子经常进村扫荡。尤其是麦子成熟时,来得更频繁。”正因如此,赵中州的求学经历一波三折,原本6年的小学读了8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毕业。

解放战争开始后,赵中州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卫生处当护理员,协助医生为伤员量体温、打针。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已转为护士的赵中州奔赴前线照顾伤员。“战况很激烈,伤员像流水般走了又来。最多时,一天需要照顾三四十名伤员。”赵中州回忆说,当他跟随部队攻打到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部时,因忙于抢救伤员,小腿上挨了一枪,只能自己用绷带包扎好,继续照顾伤员。时至今日,当年留在皮肤上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

战火纷飞的年代,赵中州跟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西南等行动。全国解放后,他又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身份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随行军医。

为“最可爱的人”找回自信

抗美援朝结束后,赵中州仍驻守在朝鲜上甘岭。直到1958年,才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回中国。

其间,赵中州的一位战友,也是上甘岭战役的战斗英雄,要作为“最可爱的人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参与国内的巡回报告。然而,这位战友的形象却“不太可爱”,他长着酒糟鼻,满脸疙瘩,让人看了有些害怕。为了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良好形象,他向赵中州寻求帮助。而此时的赵中州只是一名战地外科医生,对皮肤病没有研究,战友的求助让他感到为难。

起初,赵中州对治疗皮肤病毫无头绪,只能采用教科书上的方法为战友施治。然而,各种方法都试了一遍仍不管用,战友着急,赵中州也着急。“直到战友的一个动作让我恍然大悟,他无论跟谁讲话都会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挠脸。”赵中州深入思考战友这一动作背后的原因,想到在朝鲜期间,战士们几乎都是在坑道内作战。这意味着,战友极有可能被封闭空间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从而引发皮肤疾病。

此时,恰逢部队调派赵中州回国学习。回国后,他马上请战友来当面检查。“我对他的面部进行了全面检查,意外地发现,他的皮肤上布满了一种虫子。”这是赵中州第一次发现这种虫子,即酒糟鼻、青春痘等面部皮肤病的“罪魁祸首”——人类蠕形螨。找到病因后,赵中州非常高兴,开始全身心投入研究,他夜以继日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试制膏药,努力攻克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战友的鼻子不泛红了,脸上的疙瘩也消失了。经镜检后,赵中州惊喜地发现,战友面部皮肤上的螨虫大幅减少。于是,他把此次治疗过程详细记录在案,指导战友继续用药。在赵中州返回朝鲜前,战友的面部皮肤已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参与了“最可爱的人全国巡回报告团”。

花甲之年创业经商

从朝鲜回国后,赵中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前来就诊的皮肤病患者进行镜检。在此过程中,他发现,酒糟鼻患者的螨虫感染度非常高,而痤疮(青春痘)患者的螨虫检测99%都呈阳性。据此结果,赵中州重新调整治疗用药的配方配比,即公司日后生产销售的氧化锌升华硫软膏。1987年,赵中州为该产品申请专利。1988年,氧化锌升华硫软膏成为国家级保密发明专利产品。

1989年,离休后的赵中州决定创业。“这个想法惊动了全家。那时,我父亲以大型医院、制剂室为依托,与全国各大医院开展联合门诊,才积累下部分创业资金。”赵中州的儿子赵军说。1993年,一家人来到昆明,用赵中州攒下的积蓄创立了昆明中州制药厂(昆明中州药业有限公司前身),独家生产氧化锌升华硫软膏。据赵军介绍,该软膏治愈率达到93.46%,经国家指定权威部门进行病理实验、药效学实验、动物实验、皮下实验等,确定该软膏为实际无毒级。也就是说,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我父亲这辈子不缺钱,但他为什么要经商?就是为了造福人民,让那些患者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有社会交际。”赵军说,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始终追求一个信念:如果不为人民、为国家多做点事,就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多年来,赵中州一直积极行善。1990年,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捐款1.2万元,那几乎是他当时所有的积蓄;到云南后,他也多次慷慨解囊,资助山区失学儿童继续求学。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致敬退役军人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