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云岭先锋全媒体走进大理】剑川龙门村:传统村落跃“龙门” ​

2022-12-08 14:44:16  来源:云岭先锋网

龙门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龙门村村史馆中,收集展示了龙门村自1963年至今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证书、锦旗。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荣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镇。

一面荣誉墙,铺出发展路。近年来,龙门村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自然资源,讲好传统故事和红色故事,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龙门村内的科技馆

历史古韵馨香传统村落

村头,一座拱斗牌坊巍然屹立,其间绘以花纹彩饰,屋脊吻兽稳坐端头,牌坊正中是“龙门邑”三个烫金大字。

龙门村的“龙门邑”称谓由来已久。古时剑川水系发达,龙门村因临近古西湖,岸边长满芦苇,因此得名“芦苇邑”(又称罗尤邑)。明清年间推行科举,当地政府开科取士,在芦苇邑附近的朱柳村设阅卷场,参试学子在朱卷场参加考试后,需经芦苇邑进入金华古城于门楼前观看张榜。“鱼跃龙门,过而化龙。”古代文人为讨彩,遂将“芦苇邑”改称为“龙门邑”,取鱼跃龙门之意。

龙门村内一景

“邑”意为城市、县城,可见古时龙门村的繁盛。茶马古道穿城而过,马帮客商途经龙门邑,在这里歇脚、交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1936年至1959年间,龙门邑举办传统集会“八月骡马物资交流会”,村内设有赛马场、骡马物资交易市场,热闹非凡,延续了马帮故事。如今,村里还留存着石龙寺、古戏台等大量历史古迹。

古戏台前方,一汪温泉水四季喷涌,这是龙门村特有的泉华地貌带来的产物。这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三》中也有记载:“出城里余,南转而得罗尤邑,亦百家之聚也。其处有温泉,在村洼中出,每冬月则沸流如注,人争浴之。”民国时期,村里依托温泉修建了浴室、冷水池、六角凉亭等便民设施,温泉成为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

赶集、喝茶、听戏、泡温泉,成为老一辈龙门人最为深刻的记忆。

红色基因点亮文明村镇

1949年4月2日,剑川“四·二”武装起义打响了滇西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成为滇西北解放的第一座县城,建立了滇西北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第一个人民政府。起义队伍建立的第一个营地和指挥部就位于龙门村内的石龙寺。

至今,龙门村内还完整地保留着“剑川西湖人民革命纪念碑”“剑川自卫团整编扩军遗址碑”“边纵七支队革命纪念碑”等遗迹。

为充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讲好动人的抗战故事,龙门村党总支部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龙门红色传承教育基地,包括革命历史展馆、革命遗迹等,同时还设立了村级荣誉室、科技馆等宣教学习场所。2014年,龙门红色传承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剑川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命名为大理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门村红色传承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薪火相传,道德榜样指引前行。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村“两委”在村中设置了“榜样的力量”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专题展览标识牌、建设了清廉文化广场,通过道德模范、廉政小故事,激励全体村民群众学好身边人、做好当下事、共建文明乡风。

同时,龙门村积极推行“理事会”议事制度,推广平安家庭、文明创建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着力打造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乡村社会治理样板,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法治、基层和谐稳定。

深厚底蕴激活乡村旅游

深厚的历史底蕴、红色基因,成为了龙门村的名片,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石。

龙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泰松介绍,2013年以来,龙门村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自然资源,相继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国家级传统村落、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等项目,实施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建筑保护修复、青龙河整治等工程。

龙门村村史馆中收集展示了龙门村自1963年至今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

得益于系列项目的实施,龙门村越来越美。清澈的青龙河潺潺流过,干净的青石板路在村中蜿蜒,传统白族民居沿大道依次而建,素洁的墙面绘有生动的画卷,墙角簇簇鲜花向阳绽放,偶有几户人家的柿子树探出墙头……

目前,龙门村正在探索“乡村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与温泉开发相得益彰”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新路子,逐步打造龙门邑温泉民宿度假酒店、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持续厚植龙门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温泉资源,打造温泉文化,将温泉广场片区承接原纪念馆史实陈列、影片展映等功能,开发新的康养休闲项目,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李泰松说。

(云岭先锋网讯 记者 曾永会 郝亚鑫 通讯员 李建华 李月荫)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