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三个考古故事,带你了解不一般的“古云南”

2022-02-07 16:50:14  来源:2022年第1期《金色时光》

再现太和城辉煌

公元739年,南诏第四代王皮罗阁统一六诏后,将国都从巍山迁往大理,太和城便成为南诏统一洱海区域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751年和754年,太和城分别经历了两次著名的天宝战争,然而,来势汹汹的数十万唐军将士最终折戟沙场,殒命太和城下。天宝战争后,南诏东并爨区、西开寻传、南通骠国,不断壮大势力。南诏为何能依靠太和城延续政权并发展壮大?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真相被逐步揭开。

太和城遗址发掘现场

寻找被湮没的历史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街道太和村,地处苍山东麓葶蓂溪的冲积扇缓坡上,城址面积3.5平方公里。“因为有南诏德化碑作为重要地标,太和城的位置历来都是明确的,文献记载也比较多。但城址内部结构布局是什么样的,大家并不清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忠华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太和城的城池已经完全湮没于地下。

据了解,最早对太和城进行野外考古调查的是中央博物院的吴金鼎、曾昭燏等考古学家。1938年至1940年间,他们在开展相关调査后认为,除南诏德化碑外,太和城其他遗迹“已完全湮没”。

此后,不断有人前往太和城遗址访古或考察。其中,以民族学家汪宁生1961年冬的调査较为细致、系统,并写成《几个南诏城址的考察》一文,对太和城进行初步研究考证,后来的太和城研究者均引用汪宁生的材料或提法。来自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何金龙先后于1997年、1998年带队对太和城城址进行调查勘探,2004年、2005年对南北城墙进行考古发掘。

2013年,太和城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次年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揭示太和城的布局结构,比如,内城和卫城在哪里?宫殿区、平民区、作坊区在哪里?主要道路、给排水系统如何分布?由此还原城址的规划设计思想。”朱忠华介绍说,截至2021年,经过8年持续调查勘探、5次系统发掘,太和城的布局结构逐步清晰。

古城军事防御能力突出

谈及太和城,就不得不提金刚城。据文献记载,“天宝六年(747年)十月,筑太和城,因唐赐金刚经至,故名金刚城”。金刚城建在太和城外城最西端、地势最高的核桃山山顶,从城内可纵览洱海坝子,考古学家最早推断,金刚城就是太和城的内城。“后来,我们通过调查勘探,基本确定它是一座用于军事防御的卫城。”朱忠华说,文物部门早年曾从金刚城内采集到南诏仓储碑,据碑文记载,金刚城内设有粮仓。在历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中,考古队发现了多处重要建筑基址,还发现了陶制管道,将其一节一节套起来,能像自来水管一样将水引到山顶。“依山据险,存水存粮,金刚城实际上就是一座军事防御严密的卫城,有好几道城墙,东门和南门均设有瓮城增加防御。平时,大家住在山下,战时情况紧急,就撤回山上坚守。”朱忠华介绍说。

太和城的南北两道城墙从金刚城向东蜿蜒而下,直通洱海。东隔墙从北城墙中部向南延伸约1670米,连接到南城墙中部,将太和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是下城,西边是上城。东隔墙是太和城的重要防线,可有效防御从洱海进犯的敌人。第二次天宝战争时,唐将李宓曾计划造船从水上发起进攻,若无东隔墙,船只靠岸就可进入太和城。最终,南诏派人潜袭造船水师,把船烧毁。

在军事统一洱海区域的过程中,南诏对洱海坝子的地理环境及军事防御建立起了深刻的认识,并利用苍山、洱海天险,在龙口城、龙尾城等关键位置修筑防御工事,使洱海坝子形成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在考古学家看来,南诏之所以两次在天宝战争中获胜,除联合吐蕃和战术得当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太和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战后,南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洱海区域的防务重要性,先后构筑了阳苴咩城北城墙、三阳城等多道防线,壁垒层层的洱海坝子因此得名“九重城”。

德化碑颂扬君主功绩

2017年,在葶蓂溪南侧的上城区域,考古队发现了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50米的内城。内城及周边发现大量建筑基址,部分铺有绿釉砖或青砖,建筑规格较高,是太和城的宫殿区。2020年,在内城西部的高台上,发现了比较重要的建筑基址。“我们从遗迹推断出,台地上曾经存在过重要的建筑,虽然保存稍差,但看上去等级较高。其南北两侧都有廊道,如同大明宫有翔鸾阁、栖凤阁一样。”朱忠华说。

南诏德化碑是太和城内重要的地表文物,也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材料。《蛮书》中对太和城有“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王蛮利之文,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的记述,《新唐书》中亦有“揭碑国门”的记载。经考古证实,南诏德化碑旁的草帽街古道即为南诏时期的南北干道。经探沟解剖,发现现存古道下层层叠压有清、明、元、宋、南诏时期的古道。其中,南诏时期的南北干道宽10.5米,分左右两幅(一条路的左右两侧),这也解释了南诏德化碑为何立于古道旁。“因为此碑颂扬了阁罗凤的丰功伟绩,立于干道旁便于南来北往的行人瞻仰其功绩。”朱忠华说。

朱忠华认为,太和城对捍卫南诏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太和城为都期间,南诏不断开疆拓土,统一云南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力盛极一时。同时,南诏重视对疆土的经营,强化对区域民族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目前,文物部门与大理市政府正积极推动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成后,沉睡于地下的文化遗存将会更好地服务社会文化发展。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三个考古故事了解一般云南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