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宋国永有了新梦想

2022-04-13 16:54:18  来源:云岭先锋网

“突泥了!赶紧跑!赶紧跑!”

随着一声大吼,工人们快速从隧道中往外跑。

晚上十点多,掌子面被冲破一个口,泥沙从隧道前端的掌子面退出来200多米,大概过了4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才慢慢静止下来……

这是大瑞铁路项目副经理、杉阳隧道出口分部队长宋国永在隧道建设中遇到印象最深的一次突泥情况。但这只是杉阳隧道14年建设当中的一个“小插曲”。自2008年开工以来,杉阳隧道共发生地质灾害达700多次。

今年36岁的宋国永,2017年来到大理州永平县参与杉阳隧道建设,当时的他已经在其他地方有了修建隧道的经验,但来到杉阳,这里的情况还是让他“大吃一惊”,既惊于这里地质情况的复杂,也惊于当时艰苦的条件。杉阳隧道被业内认为是我国围岩掘进难度最大铁路隧道,隧道围岩软弱破碎,见水就软、遇风就散,而且变化太快,用“在豆腐里打洞”来形容挖掘围岩时的感受毫不夸张。

宋国永

“在施工过程中,局部会出现小塌腔,三方、五方就不间断地往下掉,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抓紧时间把它支护起来。”宋国永说,“磨练了两三年以后,心理素质都强大了,随时都有心理准备,遇到什么状况要上什么措施才做到心里有数。”

隧道修建的地质灾害不仅有突泥,涌水也是常有的事。2018年7、8月份,工人们经常遇到含水的断层。施工的时候,水淅淅沥沥地下,隧道里就像在下中到大雨,喷注的混凝土里面有速凝剂,滴下来的水都带着化学成分,工人包的严严实实仍免不了被灼伤,要用药膏反复涂抹。“有一次遇到了涌水,围岩突然出现了直径一米的空洞,水瞬间就涌了出来。”宋国永说。

除了应对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高温、高湿、缺氧、油烟的艰苦工作环境也要克服。

高温高湿的环境,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一个看起来健康的成年人,进入隧道掌子面可能几分钟就受不住了,缺氧晕倒是常有的事,时刻考验着工人的意志和体力。施工最困难的时候,工人上班前都不敢吃饭,因为干一会儿就全吐了,大家通常都只喝点水和牛奶就开始工作,直到工作结束以后才出来洗澡、吃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制冰拉冰进去,在掌子面后方两三百米的位置设置简易空调房,配备小型氧气罐等,大家可以轮流休息缓一缓。”宋国永说。

参与杉阳隧道建设的5年间,宋国永也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连续3年在项目工地上过年,平时一年就回家一次,此外就是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回去看一下。

“我家大宝3岁零7个月了,上个月发视频的时候还说:‘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那时感觉心里酸酸的。”虽然无法陪伴家人,但宋国永觉得这些年的建设都是值得的,他收获了一群同甘共苦的战友,其中有很多是老党员,他们“轻伤不下火线”,给很多年轻人起到了表率作用,其中就包括了他以前的老队长。

“我以前的队长,一直冲在一线指挥工人干活,衣服被腐蚀、腿上出现了伤疤,反复复发形成了脓疮,还是坚守在一线,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需要用更多言语去表达。”宋国永说。

3月28日,经过铁路建设者14年的艰苦奋战,由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云南大(理)瑞(丽)铁路杉阳隧道安全贯通。至此,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21座隧道全部贯通,为大理至保山段先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漫长的14年里,一批批建设者前赴后继,正是靠着不服输的精神取得了艰难而又伟大的胜利。

宋国永还有一个心愿:等到大瑞铁路通车后,他打算坐着火车走上一圈,“我会数数用几秒钟通过这个(杉阳)隧道,以后到边境旅游的时候,我也会给孩子们讲讲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然后非常自豪地跟他们说,你们看,这就是爸爸修建的隧道。”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王璐 马萧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宋国永有了梦想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