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挖了14年隧道,他在退休前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2022-04-13 17:00:43  来源:云岭先锋网

59岁的王子芳,是大瑞铁路项目一分部副部长,因常年在一线工作,这位老铁建人皮肤黝黑。今年10月,他就满60岁了,即将退休。3月28日,经过长达14年的建设,由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全长13.39公里的大瑞铁路杉阳隧道顺利贯通。他和几个老员工参加了开通典礼,大家抱在一起拍了照片,心里很激动。他说,这是退休前最好的纪念。

王子芳

杉阳隧道是王子芳退休前参与建设的最后一条隧道。2008年至今,他已经在项目工地干了整整14年。“当时不习惯这个环境,我是山东人,从来没到过那么大的山,高原又有点缺氧,身体也不太舒服,但还是迅速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王子芳回忆,按照设计方案,这条隧道是6年的工期,估计最多7年也就干完了,可没想到最后干了14年。

建设的最大困难在于地质条件的影响。杉阳隧道地处澜沧江活动断裂带东侧,穿越5条褶皱、6条断裂,掘进区域地处滇西地质最为复杂的“三高四活跃”不稳定区。“杉阳隧道距离山顶一千多米,整个总长13公里多没有超过300米的稳定岩层,有时候你打十米就会变一种岩层,由三级变成四级、三级变成五级,岩层变化很快。”“岩层太差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是王子芳对地质情况的最直观印象。

隧道建设的施工环境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高湿、缺氧、油烟等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当机械设备在前方掌子面作业时,温度能达到45℃,当机械撤走,工人去掌子面作业时,温度也在38℃左右,热浪扑面,不超过3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工人通常只能光着膀子穿着反光背心,坚持把一个班值完才出去。挖掘机、扒渣机等机械是烧柴油的,反复进出后洞里面油烟也很大,一方面气味难闻、呛得人难受,另一方面是会消耗氧气,工人爬上架子在高处作业会缺氧,晕倒的情况时有发生。

“高温缺氧很难受,我2016年的时候在杉阳隧道掌子面开挖机,出渣,有一天挖机的空调坏了,装完一车我就下来蹲到离土比较近的地方缓一缓,两公斤一瓶的水我一会儿就喝完了。当时还是坚持了4个半小时,把一个循环全都干完了才出去。”王子芳说。

每天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如何坚持下来?王子芳坦言,“那个时候才进去洞里不到4000米,我挖机里平时起码还有空调,干立架的工人没有空调,只能靠外边进来的新鲜空气来降温,都是顶着40来度的高温在干活。我是党员,又是单位的老员工,人家都能坚持住,我也可以坚持。”

据悉,自2008年开工以来,杉阳隧道共发生地质灾害达700多次,隧道的最后200米更是被专家论证为“国内外罕见”的VI级围岩。修建隧道的最后200米时,面对几乎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更加复杂的施工难度和安全要求,王子芳等建设者们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突破。比如,加强了超前的支护,加强了超前的预报监测手段;将作业时采用的单层钢架换成了双层钢架;加快了工人的工作循环,从12小时两班倒换成了双人8小时三班倒,等等。“老铁道兵的精神就是遇水架桥,遇山凿路,敢闯敢担当。”王子芳说。

在王子芳看来,杉阳铁路的建设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基建机械技术的进步,2022年与2008年相比变化很大。比如说喷浆,开始的时候都是人工拿着工具干喷,又脏又累,粉尘还大,100米的距离啥都看不见,工人出来摘掉防护口罩就光能看见一个嘴;到后来引进了湿喷台车机械手,工人就可以遥控了,粉尘少、效率高。另外,打钻机等机械也从柴油机换成了电机,洞里油烟就少了许多。

另外一个让他欣慰的事情,是项目上来的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以前没接触过隧道,但是不怕苦不怕累,从技术员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未来输送到我国任何一个隧道,他们都能顶起一片天,不论是从个人、单位还是国家而言,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隧道建设的14年间,王子芳在项目工地上度过了8个春节,儿女们从一开始的埋怨到后来理解了许多。2021年,王子芳一家人来到项目建设工地上过年团聚,参观了隧道后,儿子感叹:“老爸,你们的工作是真不容易”。

“我想着等这条线路正常通车后,我坐着火车转上一圈,体验一下我自己修的路,心里边什么感觉。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算把这个工程交给滇西人民了,我自己心里边也退休了。”王子芳动情地说。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王璐 马萧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隧道退休收到最好礼物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