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云南“智慧养老”有哪些新发展?一起了解

2022-04-28 11:17:22  来源:2022年第4期《金色时光》

如何构建“智慧养老”新格局

随着智慧养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大数据平台的相继使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为新时代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接受、学习新事物还有一个过程,也存在现实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智慧养老”的人性化设计和适老化服务水平,是科技惠老的关键环节。让老年人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感受科技的温度,才能体现“智慧养老”的重要内涵。

老年人:产品需考虑老年人特点

科技为“智慧养老”带来更多可能。如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在老人家中安装适老化产品;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在老人就医时提供数据依据。但也有老人表示,智能设备使用过于复杂,不仅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反而增加了诸多困扰。退休多年的王大爷表示,对他而言如何打开智能电视就是一个难题,由于操作步骤过于繁琐,老人实在打不开,如今他家的电视已成摆设,老两口想看个热播剧也只能干瞪眼。

除了智能电视的“不友好”,一些医院的智能操作也成为不少老人就医时的“拦路虎”。“来城市居住后,我觉得去医院看病很不方便。”今年67岁的任阿姨说,她身体不适时从不独自去医院看病,就担心其中繁多的操作环节。挂号要在机器上取号排队,检查单据也是自助打印,所以每次看病都得儿子请假陪着去。

而对于只接受手机扫码付款的商家,一些老人表示很无奈。“不是每个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特别是我们老年人。因不会扫码支付,有时都无法购物。”一位老人表示。还有不少超市、商场的优惠活动,都只支持手机支付,这让不少老人心里很失落。此外,近年来,由于疫情原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扫码,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只能减少出门次数。

在杨女士看来,老人排斥智能产品的原因除了价格不菲、操作不易外,还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有关。对于新事物,老年人往往有畏难情绪,进而产生排斥心理,不会用也学不会。此外,记者注意到,很多智能应用忽视“适老化”设计,目前面向老人的App寥寥无几,而很多老年人对现有的应用软件又无法驾驭。

昆钢养生敬老中心护工扫描“智慧养老”二维码了解入住老人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期待更多项目落地推广

社区对“智慧养老”的应用一向都重视。据介绍,刚刚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昆明市盘龙区小坝社区,通过打造“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网,对社区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群体,提供线上下单、服务到家的“点单式”服务,获得不少居民点赞。“我们通过与辖区企业、商户联动,形成邻里圈联盟,将实实在在的优惠送到有需求的居民身边。”小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苏琼芬表示,希望更多“智慧养老”项目落地,助力居家养老。

和小坝社区不同,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玉龙社区则通过与电信、科创公司联合开发玉龙“智慧社区”应用平台,打造了全市首家创新研发实践基地。“其中专门为老年人开发了预警手环,遇到紧急情况只需按动按钮,社区和子女便可同步收到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此外,社区还安装了电子围栏,一旦老人出去6~8小时未归,就会发出首次预警,超过12小时未归会发出第二次预警。”玉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光媛介绍说,使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老人洗澡后常忘记戴手环,推出的智能床垫、睡眠监测设备等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业内人士:“智慧养老”不能为“智”而“智”

在刚结束的昆明市官渡区两会上,云南七彩夕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红霞递交了一份“疫情期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建议”提案。“当前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但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要提供相对全面、更加优质、更具科技感的养老服务,这些资金远远不够。”康红霞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要求各养老服务企业储备相应的高科技人才,以实现“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的深度融合。而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就成了养老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云南悦海医疗集团董事长万海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刚起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尚未成熟,线上线下相关技术还处于萌芽状态,这对基于大数据、互联网背景的“智慧养老”产业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一些技术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养老信息平台的覆盖面较为狭窄,设备配置和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再次,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品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

如何让“智慧养老”更“惠老”?康红霞表示:“要加大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化建设投入,用科技化手段提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拓宽服务模式,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万海滨则认为,“智慧养老”不能为“智”而“智”。“智慧养老”模式的构建要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以更好地提供有温度的服务。首先,要做好前期需求调研,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高科技”难题。其次,充分了解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掌握情况、使用意愿、价格期望,避免投入大量资金后,出现设施闲置、智慧服务平台未真正发挥作用等现象,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再次,根据老年人评价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使“智慧养老”产品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幸福感、满意度。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郝亚鑫/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璐

34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