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 “一县一业” 各美其美

2022-04-28 15:36:32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4期

观察:

“一县一业”如何实现加速跑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全省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各县(市、区)积极落实,加上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云南“一县一业”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创建基础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和短板仍然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县一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一县一业”创建实施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如何突破,进而实现提质加速?

华坪芒果种植基地“果子山”鸟瞰

发展成效与短板并存

随着云南“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来自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云花”生产面积、产量全球领先;“云茶”、“云药”、甘蔗、坚果类、小粒咖啡生产面积和产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云菜”、“云果”、云岭牛肉等成为“云品”出滇和我国特色农产品进出口的主力军;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规模全国领先……

“成绩固然显著,但短板和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贯彻落实好‘一县一业’有关建设内容,以期更好达成既定目标,为全省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有关负责人说。

首先,“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基础有待强化。目前,在云南农业生产中,千家万户零散生产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的规模依旧弱小,区域农业发展基础普遍不强,各级统筹发展、规模化发展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有待强化。

其次,创建中存在产业领域、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农业发展较强的地区与边远、后进地区“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创建比例失衡;种植业和养殖业“一县一业”创建比例有待统筹优化。目前打造的示范县、特色县,主要集中在种植领域,养殖业全省仅有两个县,且全部集中在云岭牛养殖行业。

再次,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大多处于初级生产和原料供应阶段。受制于生产基础薄弱,“一县一业”主打产品普遍处于原料供应阶段,精深加工产业链缺乏。

最后,金融支持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主要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广,社会资本参与效果不明显,县域和企业参与发展积极性不高、实力不强。 

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云南“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而云南“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中存在的短板,正是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的一个集中体现。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云南有针对性地施策加以解决。据了解,202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下,云南开始全面实施“一二三”行动(“一”是指抓“一县一业”,“二”是指聚焦种业、电商两端,“三”是指提升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水平),旨在全面推进“一县一业”建设,以“一业”突破为百业示范,逐步实现全省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并在每县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农业特色产业。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一县一业”如何把握机遇?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源洁建议,首先,不断健全和完善产业链,各地应积极探索多元融资渠道,破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在州(市)或农业集聚区域打造一批精深加工产业园。其次,引入和培育有品牌、有技术、有渠道的市场主体,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设田间冷库、烘干加工等初加工基础设施,深入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基础。再次,积极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市场,再衍生到乡村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引导新零售、在线餐饮、在线旅游等业态参与到“一县一业”产业链中来,助力全省做特“绿色食品牌”。

在示范创建模式方面,应以打造品牌、提升科技支撑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等为基础,因地制宜围绕县域农业特色优化布局,选择县域内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好的产业,结合地形、气候、交通、市场等资源优势,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牛则牛,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模式,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本刊记者 肖宇/文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一县一业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