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重磅  >  正文

【先锋策划】聚英才 强云南

2023-01-17 10:40:13  来源:2023年第1期《云岭先锋》杂志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云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工作大局,着力搭平台、活机制、给政策、优环境,推动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王宁为人才代表颁发人才证书、发放“兴滇惠才卡”   雷桐苏摄

省委书记王宁指出,云南省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良好条件和广阔舞台,为广大人才安居乐业提供服务保障,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云南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云南,呼唤人才。作为全省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云南省委组织部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努力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不断强化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

踏上新征程,云南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完善的制度、更开放的政策、更广阔的舞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汇聚人才力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都对人才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省委书记王宁指出,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滇之基。要充分肯定成绩,找准存在问题,以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以对云南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中)和团队成员交流 郝亚鑫/摄

创新机制  引才入滇

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关键在人才。为引才入滇,云南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着力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环境。

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2022年来,云南先后出台《云南省“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及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初步构建起以《规划》为引领、以《意见》《办法》《措施》为支撑、以系列实施细则为补充的“1+3+N”人才政策体系,政策的引领力、支撑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云南对基础研究很重视,给人才的支持和待遇也好,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到云南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韩占文扎根云南多年,他是“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专项等人才计划的受益者,并在201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看来,云南新出台的人才政策,既保持了以往政策的延续性,又有很大的创新突破,更加突出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和服务现代产业发展。

以韩占文等“两院”院士为代表,近年来云南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初见成效。2017年、2019年和2021年,连续三个增选年度云南共有7人入选“两院”院士,目前在滇“两院”院士累计13人,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同时,云南把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入滇和招才引智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建立省院士专家工作站673个,院士专家团队在滇攻克了电解铝液直接铸轧制备超宽幅超薄铝箔坯料等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筛选出适宜云南推广种植的“云柠1号”等一批新品种,联合培养了包括博士、高级职称人员在内的110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

为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云南投入“真金白银”广纳英才,省级每年投入40亿元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给予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最高一次性100万元工作生活补贴,给予引进团队最高30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回到云南,既是回馈家乡、服务家乡,也得益于这里越来越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的“80后”冯晶,如今已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一名教授、博导,他和团队研发的稀土超高温钽酸盐热障涂层材料,已在本领域实现突破。

拓宽渠道  汇才兴滇

近年来,云南坚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抓实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引育渠道更加开放多元。通过不断加大交流平台、创新平台、合作平台、学科平台建设力度,平台聚才引才育才用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造就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2022年11月12日,李兰娟院士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举行。作为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有着诸多的科研成果,她之所以选择云南,看中的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于人才工作、医疗事业的高度重视。她希望通过名医工作室,将5G医疗技术、人工肝移植等先进技术引入云南,让医疗创新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李兰娟院士名医工作室落户云南,只是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达成的人才智力合作项目之一。2022年11月,云南以“智汇彩云南·共谋新发展”为主题,高规格举办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促成人才智力合作项目201项、招商引资项目129项、131个创新主体与云南建立合作关系。同年12月,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促成人才智力引进项目220项,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130余名,招商引资项目78项。

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招才引智的同时,云南不断强化内功,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逐渐形成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全省建成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7个,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822个。

近年来,云南不断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2022年9月,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完成首届300名硕士、100名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学校采用“部属共建高校+云南高校”结对组成“双导师制”,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6所高校的20位院士、184名“杰青”“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专家聚集到一起,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新的体制机制,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将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一体化,努力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前沿学术研究基地。”云南大学副校长、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胡金明说。

聚焦发展  聚才强滇

云南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绿色铝、硅光伏、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

先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稀散金属综合服务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红外、光通讯、显示、光伏等领域。如今,该公司在昆明投资建设的科技产业园主体建筑即将完成装修投入使用。“我们将充分发挥先导科技集团在全球稀有金属材料科技领域的引领作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先导科技集团执行董事朱世明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也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有信心把项目做好、做强、做大,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推动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

2008年,已经掌握白芸豆淀粉酶抑制剂关键技术的钟毓,结束在英国多年的留学和科研生涯回国,创办云南天保桦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几年前,该公司入驻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后,得到快速成长。“2021年,中国白芸豆提取物终端消费品市场突破142亿元。而在2019年,市场规模还不到12亿元。”钟毓表示,“未来,我们将通过农业科技和生物科技的双向赋能,努力把云南的白芸豆产业培育成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云南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人才和团队共育、刚性和柔性并举,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关键抓手,以项目化推动为主要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云南人才总量达611.08万人,人才在产业强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云南将按照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本刊记者 王学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先锋策划英才云南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