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间课堂  >  正文

2022年云南省审定农作物新品种简介(一)

2023-01-18 16:44:41  来源:2023年第1期《致富天地》杂志

编者的话

最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2年11月审定通过的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包含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本刊将陆续选登部分农作物新品种简介,供读者参考。

鲍茜茜 / 图

水稻品种

岫粳32号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8.5天,平均株高100.4厘米,每亩有效穗24.7万穗,穗长20.8厘米,千粒重24.52克,落粒性一般。米质检测:糙米率82.7%、精米率72.4%、粒长4.9毫米、直链淀粉率17.8%、含水率12.6%。抗病性鉴定:抗纹枯病,中抗稻曲病,高抗白叶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50~1850米的粳稻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参加云南省中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平均亩产量703.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0.27%;2020年平均亩产量70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8.32%。

3.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晒种1至2天,用药剂浸种48~72小时。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5月上中旬,秧龄40~45天时移栽,一般每亩栽秧2.2万~2.6万丛,每丛2苗。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氮肥13.8~16.1千克、磷肥6.8~8.5千克、钾肥4~5千克。其中,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底肥施用,30%的氮肥结合除草作分蘖肥追施,20%的氮肥栽后30~32天作穗肥施用。田间管理,要求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苗足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管理,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成熟后及时收获。

 云航籼2号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5.6天,株形适中,平均株高119.5厘米,每亩有效穗19.49万穗,穗长25.7厘米,千粒重31.89克,落粒性适中。米质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2.7%、粒长7.6毫米、直链淀粉率15.6%、含水率10.9%。抗病性鉴定:感稻曲病,中抗纹枯病,高抗白叶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籼稻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参加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平均亩产量610.5千克,较对照品种减产率1.21%;2020年平均亩产量69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5.18%。

3.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用“咪鲜胺”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预防恶苗病。扣种稀播,培育壮秧,秧龄40~45天时移栽,每亩栽秧2万~2.5万丛,每丛2苗。田间管理,要求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适时收获。

 鸿邦两优6363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两系法杂交籼稻,全生育期166.3天,平均株高105.5厘米,株形适中,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8.9万穗,穗长22.7厘米,千粒重29克,落粒性好。米质检测:糙米率79.3%、精米率71.3%、粒长7.2毫米、直链淀粉率17.2%。抗病性鉴定:抗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的杂交籼稻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参加蒙自市红云作物研究所杂交籼稻品种试验,2020年平均亩产量795.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3.5%;2021年平均亩产量739.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3.3%。

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用种量1千克,秧田应施足基肥,培育带蘖壮秧。秧龄30~40天时移栽,一般每亩栽秧8万~10万苗,保证有效穗达到18万~20万穗。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提高分蘖成穗率,后期适当控氮肥,增施磷钾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0~15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为1∶0.5∶1。栽秧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蘖,足苗后应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田间管理,要求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后期湿润灌浆至成熟,及时防治病虫害。

 内9优金占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三系杂交水稻,全生育期162.5天,平均株高107.2厘米,株形适中,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5.7万穗,穗长25.8厘米,千粒重33.2克,落粒性好。米质检测:糙米率80.3%、精米率71.6%、粒长7.6毫米、直链淀粉率16.7%。抗病性鉴定:感稻曲病,中抗稻瘟病、叶枯病和纹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350米以下的杂交籼稻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参加蒙自市红云作物研究所杂交籼稻品种试验,2020年平均亩产量795.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3.5%;2021年平均亩产量741.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3.7%。

3.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壮秧。抓住水稻最佳移栽期栽秧,合理密植,做到浅水浅栽,施足底肥,合理控制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控结合,薄水分蘖,适水孕穗;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或中耕除草,适时晒田后实行间歇灌溉,孕穗期保证有适当水层护苗,防止脱水,灌浆期采用湿润灌溉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情况做好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

李云生 / 图

玉米品种

会白玉1075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8天,平均株高261.8厘米,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散粉期早到中,花药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花丝花青甙显色弱,穗位中,果穗锥形或筒形,籽粒白色半马齿形,穗行数14行。干籽粒品质检测:粗蛋白率11.3%、粗淀粉率71.47%、粗脂肪率5.4%、赖氨酸率0.29%。抗病性鉴定:抗灰斑病、锈病,中抗纹枯病,高抗大斑病和穗腐病,抗逆性强。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10.2千克,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率3.1%;2021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66.2千克,较对照品种“五谷3861”增产率3.1%。

3.栽培技术要点。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增施农家肥,每亩施复合肥30~40千克作底肥,追施尿素40千克,分为2至3次进行。该品种属中秆大穗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800~4200株。种植方式,可采取净种,也可采取间种和套种。由于该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强,无特殊侵染病害,出现虫害时,防治方法同一般品种。

 荃玉898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3天,平均株高303.75厘米,平均穗位高102.95厘米,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弱,散粉期中,花药花青甙显色强、花丝花青甙显色中到强,果穗穗柄短,果穗锥形,籽粒橙黄色偏硬粒型,穗行数17.8行。干籽粒品质检测:粗蛋白率10.5%、粗淀粉率71.96%、粗脂肪率4.6%、赖氨酸率0.27%。抗病性鉴定:抗锈病、纹枯病和穗腐病,中抗灰斑病,高抗大斑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44.4千克,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率14.1%,增产极为显著;2021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91.4千克,较对照品种“五谷3861”增产率10.8%,增产明显。

3.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适时早播,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3800~4000株。有效积温不足的地方建议覆膜栽培,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明玉9686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4.3天,平均株高231.65厘米,平均穗位高87.3厘米,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极小到小。散粉期中到晚,花药花青甙显色弱到中、花丝花青甙显色弱到中,果穗穗柄短,果穗锥形或筒形,籽粒中等黄色偏硬粒型,穗行数15.7行。抗病性鉴定:抗锈病和穗腐病,中抗纹枯病,高抗灰斑病和大斑病。干籽粒品质检测:粗蛋白率10.6%、粗淀粉率69.43%、粗脂肪率5.2%、赖氨酸率0.36%。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34.3千克,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率12.6%,增产显著;2021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806.6千克,较对照品种“五谷3861”增产率8.5%,增产明显。

3.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和夏播,选在中海拔区域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采取平衡施肥的方式,每亩施用磷肥30~40千克、钾肥5~10千克、氮肥20~30千克,追肥宜早。缺锌地块,注意补充锌肥,每亩1~2千克。注意防治病虫害。

 衍玉1177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3天,平均株高284.7厘米,平均穗位102.1厘米,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中,叶片弯曲程度弱到中,与茎秆夹角小到中。散粉期中到晚,花药花青甙显色弱到中、花丝花青甙显色中到强,果穗穗柄短,筒形穗,籽粒白色偏马齿形,穗行数14.9行。抗病性鉴定:感锈病,抗灰斑病和大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穗腐病。干籽粒品质检测:粗蛋白率11.0%,粗淀粉率70.36%,粗脂肪率5.3%,赖氨酸率0.29%。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727千克,较对照品种“海禾2号”增产率5.6%,增产明显;2021年区域品种试验,平均亩产量817.7千克,较对照品种“五谷3861号”增产率10%,增产显著。

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但冷凉山区及海拔2000~2200米的生产区域,最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15日以前,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陈云芬 / 图

小麦品种

滇麦8号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6天,平均株高89.4厘米,长方形穗,穗粒数42粒,长芒,白壳。籽粒饱满硬质,琥珀色,熟相好,易落粒,千粒重49.8克。品质检测:蛋白质率11.29%,湿面筋率23.3%。抗病性鉴定:抗叶锈病和条锈病,高抗白粉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2400米田麦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云南省田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486.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7.1%;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08.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14.9%。

3.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为每亩基本苗16万苗,每亩施纯氮12千克,配合增施适量磷肥、钾肥。

 滇麦9号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76天,平均株高86.4厘米,长方形穗,穗粒数46粒,长芒,白壳。籽粒饱满半硬质,琥珀色,熟性中等,易落粒,千粒重49.3克。品质检测:蛋白质率11.66%,湿面筋率22.6%。抗病性鉴定:感叶锈病,中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2400米的田麦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云南省田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00.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10.2%;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09.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15.1%。

3.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为每亩基本苗16万苗,每亩施纯氮12千克,配合增施适量磷肥和钾肥。

 滇麦12号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5天,平均株高89.9厘米,方形穗,穗粒数40粒,长芒,白壳。籽粒饱满硬质,琥珀色,熟相好,易落粒,千粒重46克。抗病性鉴定:中抗叶锈病,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品质检测:蛋白质率13.42%,湿面筋率23.2%。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10~2450米的田麦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生产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479.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1%;2021年生产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00.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13.2%。

3.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为每亩基本苗16万苗,每亩施纯氮肥12千克,配合增施适量磷肥和钾肥。

 云麦84

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66天,平均株高76.2厘米,长方形穗,每亩有效穗20.5万穗,穗粒数58粒,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半硬质,千粒重37.9克。品质检测:蛋白质率12.1%,湿面筋率25.5%。抗病性鉴定:感叶锈病,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2000米的地麦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19—2021年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361.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率9.7%。

3.栽培技术要点。采取半免耕栽培或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至25日期间。一般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保证基本苗15万~16万苗。肥水管理,用氮、磷、钾肥配合施足底肥,每亩施复混肥40千克;生育期间如有降水,及时在分蘖期追施氮肥,每亩施用尿素15千克左右;抽穗灌浆期应进行根外叶面施肥,每亩用浓度2%的尿素、0.4%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进行喷施。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大豆品种

云黄21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5天,平均株高57.2厘米,披针形叶,紫花,棕毛,有效结荚数49.6个,单株籽粒数109.3粒,单株产量24.3克,百粒重22.9克。干籽粒品质检测:脂肪率22%、蛋白质率38.6%、含水率8.29%。抗病性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地区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241.7千克,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率14.1%,增产显著;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238.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率14.12%,增产显著。

3.栽培技术要点。夏播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方式为条播。该品种耐荫、抗倒伏性中等,可与玉米、甘蔗、果树等进行间作或者套种。一般净种密度为每亩1.3万~1.5万株,间作密度为每亩1万~1.2万株,套种密度与净种密度相当。播种前,每亩适当施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20~30千克或厩肥作底肥,始花期根据植株长势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中耕除草2至3次,及时防控病虫草害。适时收获、脱粒、晾晒,防止品种混杂。

 云黄22

1.特征特性。卵圆形叶,白花,棕毛。全生育期107.5天,平均株高80.3厘米,有效结荚数57.4个,单株粒数118.9粒,单株产量23.2克,百粒重19.4克。干籽粒品质检测:脂肪率23.4%、蛋白质率36.4%、含水率8.8%。抗病性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的生产区域种植。

2.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248.4千克,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率17.3%;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254.4千克,比对照品种“中品661”增产率21.62%。

3.栽培技术要点。夏播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方式为条播。该品种耐荫、抗倒伏性较好,可与玉米、甘蔗、果树等进行间作或者套种。净种密度为每亩1.3万~1.5万株,间作密度为每亩1万株,套种密度与净种密度相当,低肥力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播种前,每亩施用有机肥、三元复合肥25~30千克或厩肥作底肥,封行前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5~8千克。中耕除草2至3次,病虫草害防控2至3次。适时收获、脱粒、晾晒,防止品种混杂。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责任编辑:马萧

48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