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  >  正文

第一讲 云南山区旱地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2023-10-08 11:56:48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9期

旱地水稻病害及其防控技术

主讲人:朱有勇院士团队成员 郭力维 蔡 红 胡洋山 郭存武 何霞红

旱地水稻主要病害

(一)稻瘟病

1.症状。稻瘟病俗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旱地水稻的各生育期均会发生,危害水稻的组织部位。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穗茎瘟、枝梗瘟和谷粒瘟,以叶瘟和穗茎瘟危害较重。叶瘟表现为叶部出现梭形、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梭形病斑边缘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为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叶片两面密生青灰色霉层。穗茎瘟表现为穗茎部初现褐色小点,后变成褐色或黑褐色,长有霉层,易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发生流行特点。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桩、病谷上越冬,是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叶瘟一般在旱地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盛行,穗茎瘟一般发生在始穗期至齐穗期,八九月份适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下,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迅速。

(二)白叶枯病

1.症状。俗称白叶瘟,是由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叶枯为典型症状。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淡黄白色病斑,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向上下延伸,转为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菌脓,干燥后形成鱼籽状小颗粒,易脱落。

2.发生流行特点。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田间残留的病株稻桩为主要初侵染源。一般在气温25℃~30℃,相对湿度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特别是暴风雨与洪涝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病。

(三)稻曲病

1.症状。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初期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包裹全颖壳,最后裂开,布满墨绿色粉末。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逐渐膨大致使内外颖壳裂开,产生墨绿色粉末。

2.发生流行特点。主要以菌核在土壤越冬,翌年七八月份萌发形成孢子座,产生多个子囊壳,其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旱地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

(四)细菌性条斑病

1.症状。该病是由稻细条斑致病变种引起,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初期表现为暗绿色细小水渍状短条斑,逐渐发展成暗绿色或黄褐色纵条斑,对光观察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全叶枯黄,甚至呈红褐色。湿润叶面病斑上有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形成黄色小珠,不易脱落。

2.发生流行特点。带病种子、带病稻草和田间残留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气温25℃~28℃、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最易发病。台风、暴雨或洪涝侵袭,造成病菌的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

 旱地水稻病害防控技术

1.苗期至封行期。重点预防稻瘟病叶瘟,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进行无人机飞防。出现叶瘟病斑要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d-柠檬酸等药剂复配,着重喷雾发病中心。

2.孕穗期至抽穗期。重点预防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选用噻唑锌、噻唑铜等药剂,围绕发病中心由外而内进行喷药,及时封锁发病中心。

3.破口期。重点预防稻穗茎瘟和稻曲病,破口前5~7天,选用三环唑、井冈霉素等保护性药剂采用无人机飞防。破口期一般不施用肥料,避免促进稻穗茎瘟发生,可适量追施叶面肥。

4.齐穗期。重点预防稻穗茎瘟,选用三环唑等药剂,采用无人机飞防。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