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王体善:活捉两个美国兵

2023-11-08 09:05:38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70年前,《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70年后,我们将陆续发布《红色档案·抗美援朝云南记忆》系列微视频。

听志愿军老兵讲述那段亲身经历,用镜头致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抗美援朝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我叫王体善,今年90岁,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我从小是一名孤儿,在地主家做工长大。1951年1月,我志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工兵营当兵,后来被调到第15军军直补训团并任班长。1951年,我们在贵州进行了三个月的射击训练后,出发前往朝鲜战场。

到达朝鲜之后,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我们只能在夜间行军。行军途中一片漆黑,我只听到排长小声传话:“全排分班前进,不要讲话。”天快亮时,我们躲进了一个岩洞休息。不久就听到了敌机一阵狂轰滥炸。当时我很紧张,这是我入朝后第一次遭遇敌机轰炸。慢慢地,我对飞机轰炸声也习惯了。

王体善回忆抗美援朝往事(李伟 摄)

两天后的深夜,我们离开岩洞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又坐汽车,终于在天亮前到达阵地——326高地。我们住在326高地附近一个隐蔽的小村庄。这个村庄的群众早已离村避难去了,只有我们排的4个班,我是一班的班长。作为通信兵,我们排的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的指示、命令,投送上级的文书函件。有一天的一个深夜,团长命令我排向团一营送一份急件,天亮前必须送到。虽说路程不远,却要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起初,排长派了一班一名善于射击的战士出发送件,急件送出半小时还没有消息,于是我向排长主动请缨。排长一开始不同意,因为我作为班长要领导全班,但我态度坚决。“我是老兵,我有经验,时间紧迫,还是派我去吧!这段路我熟。”最后,排长同意了我的请求。

深夜11点,我身背转盘枪和四个手榴弹出发了。走了不到一公里,到了敌人的一个卡点,敌人常在这儿打冷枪。我静静地躲在距离敌人封锁线几十米的地方观察地形,想到枪里有50发上了膛的子弹,如果能悄悄地绕到右翼,也许有胜算。我匍匐前进爬上山坡,此时隔着敌人大约有二十公尺,敌人不时在打冷枪。从枪声和弹道火花的情况,我判断敌人数量应该不多,并确定了敌人所在的位置。敌人还挖了坑道,可以看到有人在掩体里移动。这时,天已蒙蒙出现亮色,怎么办?不能再等了,我悄悄地摸到敌人跟前,喊了一声“投降,缴枪不杀”,听到后,敌人直接就向我所在方向开枪了。我也拔出一个手榴弹扔过去,然后开枪射击,开枪后敌人不回枪了,我也就停住了。后来从坑道里出来了三个美国兵,有个人脚还有点瘸,被子弹打到了。我在押着他们走的时候,因为道路弯曲比较大,瘸腿的美国兵发现我一个人,就想扑倒我、抢我的枪,他个子大,但是我的个子也不小,当场就用枪打死了他。之后,我始终用枪指着剩下的两个俘虏兵,和他们保持三公尺的距离,就这样押着他们下了山坡。等返回到营地,天已经亮了。 

王体善着志愿军军装照(云南省档案馆馆藏)

因为这次任务,我荣立二等功。后来在志愿军庆功大会上,彭德怀司令员亲切接见了我们这些立功的战士,和我们合影留念。之后,我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了通信兵岗位,加入文艺兵团队,为劳累在前线的战士送去歌舞表演,也曾积极报名参加善后工作,为前线牺牲的战士整理遗体、让他们入土为安。

1955年1月,我跟着部队撤离朝鲜回到了祖国。之后,我回到家乡保山,先后在民运站、公路队、人民法院几个单位工作,为建设祖国作出了一个老兵应有的贡献。

个人简介:

王体善,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8月出生,云南保山人。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直补训团通讯班班长,荣获二等功等。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谭江华

通讯员:李伟 周鑫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王体善活捉两个美国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