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宏刚  >  正文

谁说群众不识秤?秤在心里!

2023-03-28 14:52:34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在原始森林中与野生动物遭遇,突遇泥石流后侥幸逃生……回忆起当年在热带雨林中寻找古树茶的经历,西双版纳州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党员、副总经理兼外联部总监杨加龙记忆犹新。

“过去我们跟着茶农走,现在茶农跟着我们走。但有一样不变,就是我们和茶农永远跟党走。”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江学明深有感触。

公司深受当地群众信赖,村民们纷纷说,雨林古茶坊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企业,也是第一个教他们怎么识秤、怎么算账的企业。作为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公司党总支把企业发展与社会担当、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了“兴茶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2021年,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2年,党总支获评“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称号。

“雨林古茶坊永远跟党走”标语醒目(郝亚鑫 摄)

亮出身份打开隔阂

多年前,勐海县的茶厂大都是从茶农或茶叶贩子手中收取毛料。所谓的毛料,是指茶农采摘鲜叶后自己翻炒初制好的茶叶原料。因为经过茶农的初加工,茶叶来自哪个产区、炒制过程是否被污染、晾晒场所是否卫生等等问题都不可控制。而且当时市场混乱,当地的零散茶商会在行情好的时候多买、行情差的时候不买。茶农卖出茶叶以后,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回货款,有的茶商甚至踪迹全无,只留下白条一张。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收购目标转向鲜叶,收完鲜叶后的初制环节则由公司自己操作。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去哪里收购古树茶鲜叶?为此,公司的几位创始人便开始了寻茶之旅。通过亮出党员身份,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杨加龙他们找到了古树茶鲜叶。可是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初加工又成了新难题,依靠他们几个人显然不够。

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发展历程(郝亚鑫 摄)

为此,公司提出在村寨旁边建设初制车间,这便是古茶坊。但在寨子里建古茶坊,必须征得当地村民的同意。在寻茶人到来之前,勐海县西定乡曼迈村委会的村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初制所,更不知道古茶坊。在与村民们的沟通过程中,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司通过联系曼迈兑村党支部党员岩三尽,向他详细解释了古茶坊建设的目的,再由他牵头去找村民们协商,经过多日反复地解释、沟通,终于争取到村民们的支持。同时,为了让茶农吃下“定心丸”,公司与茶农签订合同,保证足量收购茶农家里的古茶树鲜叶,而且现款现结。

“既然亮了身份,我们就要自觉维护党员的形象,要让群众的期盼得以实现。”江学明说。从2012年至今,公司一共在西双版纳州建设了近百座初制所(古茶坊)。建成以后,将它们全部无偿交给村集体合作社使用,公司则派出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原材料的品质有了保证,村民们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公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茶农开展茶树知识培训

教会群众识秤算账

2016年,在西双版纳州及勐海县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雨林古茶坊)成立了党支部,历经6年多的发展,公司党支部从成立之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45名党员,并于2021年升格为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在这期间,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公司的组织力、行动力得以迅速提高。

彼时,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公司党支部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要求,成立精准扶贫办公室,搭建扶贫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帮扶措施,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结对帮扶了曼吕村、糯有村、纳丙村三个村寨。

雨林古茶坊生产车间

曼吕村是一个拉祜族村寨,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村民们一开始不愿意与外人接触。结对帮扶以后,公司找到了曼吕村合作带头人张美英。因为她会说汉语,公司便让她去动员、协调村民们参与到茶叶合作社中来。古茶坊建好以后,张美英特地把拉祜族村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请来,教他们识秤,让拉祜族群众知道自己交来的鲜叶是多少公斤,值多少钱。村民们说,雨林古茶坊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企业,也是第一个教他们怎么算账的企业。当地群众没有存钱的习惯,以前卖茶赚了钱要么花掉要么就放在家里,钱经常会被老鼠咬。张美英便带着他们去银行换新钱、存钱。“村民们都知道雨林古茶坊是真心对大家好,所以我们也真心地把它当成朋友。”张美英说,他们寨子的古茶树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市场上被追捧的野茶大部分出自他们寨子,雨林古茶坊来了以后,真心实意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所以即使以后有人出再高的价来收购他们的茶,村民们也不会卖,他们已经认定雨林古茶坊了。

在帮扶过程中,雨林古茶坊还通过为贫困村量身打造精准帮扶产品“版纳雨林”牌古树红茶,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的目标,同时带动了6个行政村扶贫车间发展村集体经济,仅租用村集体的扶贫车间一项,每年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走出了一条“兴茶扶贫”的雨林模式,公司也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的荣誉称号。

晾晒茶叶

共同进步谋划发展

“一路走来,我们的业绩的开创与成绩的取得,始终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江学明说:“始终坚持非公企业跟党走,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定位。”新冠疫情发生以后,雨林古茶坊不仅派员工到边境一线参与强边固防工作,还组织捐赠了价值241万元的防疫物资。同时,为了防止群众因“疫”返贫,还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收购了当地茶农滞销的茶叶。

为了改进提升当地茶农传统的制茶方式,雨林古茶坊还发挥茶企的技术优势,在理念、工艺、设备方面给予帮扶。常态化开展栽培和制茶技术指导,先后邀请州县专家开展各类培训40余期,辅导群众达1.4万人次,实现了茶农制茶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群众的茶叶生产技艺、产品质量、家庭收入得到了提升。

雨林古茶坊党总支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后,我们公司的生产经营理念也紧跟着进行调整。”江学明介绍说。通过开发建设雨林庄园半山酒店,打造“游购行”为一体的茶山新经济,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季节就业工达6000余人。通过坚持内涵式发展,用文化引领企业成长,建起了全国首家“古树茶基因库”,收录3万多种茶样本,开创了古茶树保护、茶叶研究、茶产业发展的文化模式。

“我们扎根勐海,与茶山茶农共同成长。”江学明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党企共建、党群同心,绘就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强农的时代新画卷。”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李宏刚 郝亚鑫

通讯员:刘芳莲 叶枝梅

(除署名外,其余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群众不识秤心里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