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南这四个村何以亮眼

2023-04-27 11:54:09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4期

打洛村: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打洛村委会龙利村民小组

在傣语中,打洛意为“各民族共居的渡口”。勐海县打洛镇打洛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抵边村寨。近年来,打洛村结合强边固防要求,以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为契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开展技能培训等手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新画卷徐徐展开。

让农业产业更旺

走进打洛村曼厂村民小组,菠萝蜜、荔枝、芒果、木瓜、莲雾等果树随处可见。“我们村人多地少,要增加群众收入就必须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入手。”曼厂村党支部书记玉儿应说。为此,曼厂村民小组立足区位优势和热区条件,探索出以水果种植为主、边境贸易为辅、劳务输出兜底的发展路子。

“我们因地制宜,通过探索‘党总支统筹、支部服务、农户管理’的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打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扁燕说,村里鼓励各村组种植火龙果、百香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目前种植面积达8400亩。

2022年,打洛村曼蚌村民小组共种植800多亩火龙果,村民们将摘回的火龙果送到村里的代售点,由代售点挑选并包装后运到冷库。“去年产量高,大家收入也跟着提高。今年我家的火龙果扩种到了30多亩。”村民玉儿嫩说,她家是村里的5个水果代售点之一,去年已收购28吨火龙果。除了玉儿嫩家,打洛村目前共有14家水果产业相关的合作社。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打洛村构建起粮、胶、糖、果等优势产业共同发展的“1+N”产业格局。

让乡村旅游更火

阳春三月,走进有着“中缅第一寨”之称的打洛村勐景来村民小组,道路干净整洁,雕刻精美的塔林、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掩映在花草绿竹间。村内游人如织、喧嚣热闹,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打洛村以村企联建合作模式,打造“独树成林”景区、“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等旅游景点,开设傣家传统早市、农家乐,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共享景区分红,旅游产业带动打洛村近600人就业,村民人均增收超3万元。

“‘独树成林’景区就在我们寨子旁,疫情防控放开之后,我们寨子有35人重新回到景区上班,村民人均月收入至少有2800元。”打洛村曼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岩应拉说,“如今游客回来了,村民有了收入,对我们村和公司都是一件好事。”

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勐海县持续推进勐景来、“独树成林”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并将曼蚌、龙利等特色村寨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引进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景、转角见美、移步见景”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2023年春节期间,“独树成林”和勐景来景区共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的68.86%,旅游收入232.93万元。勐景来村民小组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探索实践典型经验,得以在全省宣传推广。

让创富本领更强

“依托前期上海松江区‘沪滇联手 我为家乡代言’电商直播培训的经验,2022年,我们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苹果枣、各类果干等上千单,实现增收10万余元,同时也推介了我们村。”打洛村勐景来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岩温相说。

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勐景来景区关闭,游客无法前来游玩,岩温相便主动带领村民直播带货,取得不错的收入。疫情防控放开后,勐景来村民小组的农家乐、小市场又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有的村民忙于经营生意,暂时把直播带货停了下来。“我们一直有继续直播的想法,但是我们的直播技巧、选品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往后能得到专业的培训指导。”岩温相说。

近年来,勐海县着力打通销售端“最后一公里”,推进“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建立益农信息示范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指导服务,各乡镇、村党组织积极开展农业公益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以此为契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洛村加大群众培训力度,开办农村技能培训班3次,培训村民99人,其中78人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证书。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勐海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刊记者 李宏刚 通讯员 赵 纳/文  郝亚鑫/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云南四个何以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