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杨锡畅  >  正文

【探源云南】慢慢揭开古哀牢国的神秘面纱……

2023-06-27 11:11:00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距今2000多年前,在今天的澜沧江、怒江及伊洛瓦底江中游流域,曾崛起一个滇西先民哀牢夷建立的神秘王国——古哀牢国。在《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史籍中都对其有所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直到2012年,保山市昌宁县大甸山墓地发掘后,才为世人揭开了古哀牢国的神秘面纱。

大甸山墓地

砖厂取土推出青铜器

大甸山位于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漆树坡小组东南侧。山上的红色膏泥土是烧制红砖的上佳原料,烧出的红砖品质上等,所以当地人在山脚修建了一个砖厂,大甸山整个山势由于砖厂取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2年10月9日,砖厂的工人如往常一般开着推土机上山取土。铲斗翻起一层层红土,司机发现这次翻起的红土似有异样,立马停止作业,跳下车来仔细察看,原来红土中夹杂一个奇怪的绿色物体。很快,司机叫来工友,工友又联系了村民。大家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人能说出它究竟是什么。

考古工作现场

当地的村民立即将消息报告到昌宁县及保山市相关部门。保山市博物馆王黎锐馆长一行人连夜赶到大甸山,在手电筒的微光下又发现了多块绿色碎片。凭借多年经验,大家断定这些绿色碎片是青铜器的残片。

在当地村民和砖厂工人的协助下,大家发现了大量器型奇特的青铜器,如铜弯刀(人面纹弯刀)、铜靴形钺、铜盒、铜钟等。经实地查看,一行人判定大甸山或许是一处青铜时代的墓葬遗存点。

当晚,保山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将这一情况上报至云南省文物局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次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帆研究员迅速赶至现场查看,并开始对暴露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

2012年11月15日,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保山市博物馆和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进驻工地,正式开始对大甸山墓地的考古发掘。前后60余天,考古队清理各类墓葬198座,出土随葬品268件(套)。

人面纹铜弯刀

独特的土洞墓葬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大甸山的部分墓葬墓底并不平直,呈斜坡状,墓口处偏高,墓地里端偏低,头端在高处,脚端在低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长城回忆道:“这种土洞墓葬的形制展现出了一种奇特的葬俗,在云南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现过。”

198座墓葬中,有竖穴土坑墓174座,土洞墓葬23座,瓮棺墓1座。竖穴土坑墓都是直接开挖在砂石土中,墓坑较浅,以小型的墓葬为主,出土器物较少,器型也小,并且大部分为空墓,出土器物的墓葬仅有34座。瓮棺墓位于墓地东南角,葬具为夹砂灰褐色陶器,器表饰绳纹。

土坑墓

而罕见的土洞墓相比另外两种墓葬规格较高,出土随葬品的有19座。“土洞墓葬主要在大甸山墓地南坡和山顶的膏泥土分布区域,也是大甸山的核心区。出土随葬品也较丰富,数量最多的一座出土随葬品26件(套)。并且这些出土的随葬品多为青铜器。”胡长城说。

大甸山发现的土洞墓都是斜坡式,不带墓道,无腰坑或头坑之类遗迹,其纵剖面都为靴形,墓顶或为弧顶或为斜平顶。并且,其墓口较小,墓坑窄长,达到3~4米。

目前,土洞墓在我国南方较少见,大部分仅在北方黄河流域发现,但墓葬形制与大甸山的差别较大,年代也不相同。因此,考古专家认为,大甸山墓地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典型特点的云南本地青铜文化。  

考古工作现场

古哀牢国的遗存

大甸山古墓埋葬的是何人?生活在何年代?

据考古人员研究,大甸山墓地发现的多种形制的墓葬,年代上有前后之分。其中,瓮棺墓只出土表面施绳纹的陶片,年代应该比前两种形制的墓葬年代稍早。目前,由于滇西地区特别是保山周边,发现的青铜时代的墓葬极少,使得大甸山墓地没有可以相互对比的对象。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土洞墓年代大致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而土坑墓年代要晚于土洞墓,其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至东汉中晚期。

 “土坑墓与土洞墓出土的随葬品在类型上完全不同,也未发现陶器与青铜器共存的现象。这说明土洞墓与土坑墓不是同一族属的遗存。”胡长城说。

根据《后汉书》和《华阳国志》记载,古哀牢国的青铜文化始于公元前14世纪前后,至东汉早期为新兴的铁器文化所取代,前后延续了一千三四百年,其鼎盛时期也就在哀牢国的存续时期。

琥珀珠饰

据有关学者研究,古哀牢地出土的青铜器中,除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外,尚有相当数量的以钟、鼓为代表的礼乐器和以钺为代表的兵器。大甸山墓地发现的土洞墓在年代上和器物类型上,与有关古哀牢国的史料记载和研究一致。因此,考古专家认为,大甸山的土洞墓是古哀牢国的遗存。

大甸山出土随葬品较为丰富,除了大量青铜器之外,还有琥珀珠、海贝、麻织品及竹藤物等。而这里的青铜器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云南其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千差万别。出土的铜盒属首次在云南地区正式考古发掘所得,铜牛角和铜象牙在云南地区也属首次由考古发掘发现。

胡长城介绍:“随葬品最多的土洞墓里,出土了铜柄、铜钺、铜剑等器物,制作高超,品质精良,判断墓主人应该是古哀牢国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

从左到右依次为:铜钺、铜象牙、铜盒、铜柄铜钺

大甸山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古哀牢国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使古哀牢国的神秘面纱得以慢慢揭开。

2014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哀牢文化考古研究工作站在昌宁成立。2022年,昌宁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列入了《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如今,胡长城等考古工作者依然活跃在保山市境内,持续开展着大规模的古哀牢文化遗存考古调勘工作。

据胡长城介绍,目前,考古人员在保山坝子、腾冲坝子、昌宁坝子以及周边的临沧、德宏等地相继采集到一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风格与大甸山出土的青铜器十分类似。因此,这些独特的铜鼓、铜盒、人面纹铜弯刀等,是否是构筑成古哀牢文化的典型器物?古哀牢文化的秘密,还有待更多科学考古发掘活动来予以揭开。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杨锡畅

(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责任编辑:王璐

34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