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探源云南】爨龙颜碑,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实物证明

2023-07-19 18:08:59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三十四

在云南省陆良县彩色沙林西南面约3公里的薛官堡村斗阁寺大殿内,耸立着一块古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爨龙颜碑。1961年3月,国务院将爨龙颜碑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龙颜碑现存于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大殿内

旷世奇宝重见天日

爨龙颜碑重见天日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清道光年间的云贵总督阮元。阮元,清代金石家,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遍收各类罕见的金石碑帖。

清道光六年,刚刚担任云贵总督的阮元来到曲靖陆良薛官堡。当他穿过村里的晒谷场时,被一块村民用来打稻用的石碑所吸引。于是,他停下脚步,询问当地百姓这块石碑的来历,并叫人端来清水反复冲洗石碑,渐渐地,碑上的字迹清晰起来。

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金石学家,阮元意识到这块石碑不一般。随后,阮元下令让当地知州张浩就地建亭保护,并为此写了题跋。在题跋里他断定,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有关记录爨氏历史的最早的石碑,但他没有料到自己所言失之偏颇。因为多年后时任大清南宁(今云南曲靖)知府的邓尔恒在详细考证爨宝子碑后发现,爨宝子碑所记载的确切历史年代要比爨龙颜碑还早53年。

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高3.38米,宽1.46米,厚0.25米,碑阳正文904字。从体量上看,爨龙颜碑要比爨宝子碑大了很多,所以人们将爨龙颜碑称为“大爨碑”,把爨宝子碑叫做“小爨碑”,两块碑合称时叫“二爨碑”。随着对“二爨碑”的解读,尘封千年的爨氏历史得以找到实物佐证。

爨碑碑文古雅,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健、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于是,这种独特的书体逐渐被人们称为“爨体”。

康有为称之为“神品上上”

云南曲靖“二爨碑”被发现后,最初只在金石家和书法家的文人圈子里出名,而真正让公众认识到他们价值的还是中国近代大学问家康有为。

康有为对两块石碑的碑文推崇备至,认为“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锺繇),实承中朗之正统”。他在《碑品》中将爨龙颜碑列为“神品第一”,称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

“爨龙颜碑被康有为先生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评为‘神品上上’,他曾经评过三块称为‘神品’的碑,爨龙颜碑排在第一,可见它在晚清碑学派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郭伟介绍说。

对于中国书法艺术,人们常说到“真、草、隶、篆”四大书体,“真书”即“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在从隶书演变成楷书的过程中(即从汉末到魏晋时期)是否还有另外一种书写体广为流传呢?“‘二爨碑’是隶楷错变时期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因此‘二爨碑’在文字演变史上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何应辉这样评价说。

“爨体”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产生的主要书体

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也认为“爨体”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产生的主要书体。范建华说:“‘二爨碑’有一个特点,就在同一个字上有不同的笔画,我们都知道隶书是以圆笔为主,而魏碑是刀削斧砍以方笔为主,是比较硬的。可是我们在两块碑上看到的一个字,有的一笔是一个隶书的圆笔,有一画却是魏碑的方笔。同一个字出现了两个字体,这在中国文字学史或是书法艺术史上正好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实物证明。”

当“二爨碑”遇上《兰亭序》

在两晋时期,出现了两件旷世珍宝:一件是名扬海内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另一件是当时沉寂1400多年后才发现于南中曲靖的“二爨碑”。《兰亭序》因唐太宗李世民的酷爱而作为殉葬品,原作已不在人世,而“二爨碑”一经发现便受到保护。

将《兰亭序》和“二爨碑”相比较,前者是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行书,后者却是朴拙直率、隶楷兼顾。从年代上看,《兰亭序》作于东晋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爨宝子碑刻写于公元405年,前后相差仅52年,为什么字体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1965年在北京学术界曾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争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根据南京出土的王、谢两块墓志分析认为,《兰亭序》失去了晋人所惯用的带有隶笔意的笔法,因此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郭沫若先生因为看到了‘爨体’又看到了王氏家族的墓志碑,墓志铭的字体和‘爨体’基本上为一体,只是显得更呆板。因此郭沫若认为,魏晋时期应该是‘爨体’的天下。”中国爨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陈正义解释说。

当时就职于南京文史馆的高二适先生看到郭沫若文章后以为不然,并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不能因为东晋书法必然接近隶书而《兰亭序》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序》非晋人之作。至此,以曲靖“二爨碑”为代表的爨体愈发被各方书法家所倚重。爨龙颜碑虽晚于爨宝子碑50多年,但二者书法都在隶书与楷书之间,尤其爨龙颜碑更接近楷书,这完全符合中国汉字演变递嬗的规律。

尽管学术界对《兰亭序》和“二爨碑”各执一词,但是“二爨碑”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有史料记载,公元205年曹操就以“天下凋敝”而下令禁立墓碑,公元278年晋武帝司马炎也下诏“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胜于此,一禁断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禁碑令,大概长达两三百年,禁碑令严肃到什么程度呢?从平民百姓到县令,甚至到皇亲国戚都不能立碑。”陈正义说。

因而“二爨碑”尤其是立于禁碑甚严的南朝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便成为这一时期幸存的碑刻。由此,作为实物的“二爨碑”和作为复制物的“二爨碑”拓片其珍稀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杨旭东

责任编辑:马萧

48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