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先锋策划】高校党建铸魂育人

2023-09-19 16:11:15  来源:《云岭先锋》2023年第9期

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云南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各高校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才引育体系和发展环境,建设了一批学科人才高地和区域性人才高地,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了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郭胜惠(左一)指导学生实验。供图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的师生来到云南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三所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教师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栋梁之才。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时指出:“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2年6月,在教育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谋划推动下,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6所省内外高校合作共建的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正式获批成立。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是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载体,研究生院将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定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究生院。”云南大学副校长、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胡金明说。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只是云南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通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7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建“中国昆明留学人员创业园”,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合作组建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野生菌研究基地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云南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愿意扎根云南、干事创业。

2020年1月,张磊从美国东北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他当时既有机会到国外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科研工作,也有机会到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任教,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选择了昆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材料学领域颇有研究的张磊,把专业知识融入灵长类生殖与发育调控、灵长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重点研究领域,如今成为生物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并在“3D生物打印”等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实现了突破。

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12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73个。这些大多数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交流平台、创新平台、合作平台,为云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人才的双向奔赴,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省委书记王宁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上指出:“职业教育要提质效,围绕重点产业推动产教融合,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集中资源力量提升办学条件,为云南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出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和地方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高校真正成为云南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主阵地。”

2022年12月,《科学》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当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说,这种轻简化的粮食生产方式,避免了每年反复在稻田耕层耕作土壤,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土壤,也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目前,多年生稻已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试验示范成功,云南大学农学院也聚集了不少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在云南大学的学习实践,他们将带着先进的多年生稻技术返回祖国。

胡凤益研究多年生稻的成功,得益于他20年来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也与近年来云南省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政策关系密切。作为2018年第四批“云岭学者”入选者,胡凤益得到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如今,“云岭学者”成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0个个人专项中的一项,自2022年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以来,云南遂选了120余名教育人才,给予其在承担重大教学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平台项目、建设教学名师工作室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云南河川纵横、山高谷深、地貌复杂,交通曾经极为不便。近年来,随着云南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这背后,离不开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早在1952年建校之初,学院的道桥专业就同步成立,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秦溱表示,作为全国职业院校中最早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学校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院先后参与了安宁至楚雄二级公路、独龙江公路、龙江特大桥、金沙江虎跳峡大桥等多条公路桥梁的测绘与建设工作,为云南培养了一大批公路桥梁建设的主力军,分布在云南交通发展的各行各业。

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复杂矿产难利用、污染较重和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云南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冶金技术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

1997年,郭胜惠从浙江考入昆明理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该校冶金工程专业,随后留校任教。在20多年的求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郭胜惠成长为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项目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人才扶持项目。“2008年前后,云南提出发展绿色钛谷的目标,结合云南钛业的需求,我们研发了微波连续酸洗钛带卷技术,建成世界首套兆瓦级大功率微波酸洗生产系统,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避免了使用传统燃煤锅炉所带来的污染。”郭胜惠介绍说,此项技术的突破,帮助其作为核心成员创建了微波冶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并将微波冶金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产业和领域中,为重塑云南省有色金属新优势作出贡献。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为激发高校人才发展活力,优化人才生态,云南省坚持人才管理做“减法”、人才服务做“加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21年,云南通过出台《关于扩大部分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自主权试点工作的意见》,在编制使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充分放权,扩大了多所在昆高校用人自主权,加大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本刊记者王学勇

受访者供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先锋策划高校党建育人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