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驻村两年,我拔腿带出泥

2023-06-27 11:39:18  来源:云岭先锋网

“陈阿姨,这两天茶叶给开始发咯?”

“发着啦、发着啦。”

今年6月,持续的干旱高温着实让茶农们心里一紧,都期盼着来一场大雨。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平掌村70%的人口是苗族,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单一,茶叶成了农户们的经济支撑。陈阿姨是村里的茶农,是我驻村期间接触最多的农户。

我明白驻村工作队身处基层一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克服生活、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盘点驻村两年多,我认为没有虚度时光,驻了村,也“助了村”。

不断试错摸索,增强产业韧性促进群众增收

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群众增收、避免单一产业带来的返贫风险,驻村工作队就同村里多方摸索针对性实施“三种三养”产业发展战略。以在茶地套种、间种等方式种植山核桃、坚果、柑橘;以示范带动的方式养殖能繁母猪、生态鸡、蜜蜂。但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由于没有土地,只能套种在茶地上,所喷洒的农药影响了山核桃、坚果;二是缺乏科学管理,基本都不挂果,只能作为生物多样性使茶园生态平衡,收不到经济效益;三是养殖遇到传染病。平掌村的产业发展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面试错一面摸索前行。

“这两天的价格好得很,一锄头下去就是一二十块钱!”观众山支部李书记拉着我的手笑着说。云南甜龙竹种植是一次探索,在村两委动员下开始在观众山小组试点种植,如今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从一开始的零散几户人家种植到现在全村110户种植甜龙竹,从种植几亩到800多亩,每年的产量是300多吨,产值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依托邻村现有的甜龙竹冷库,通过冷库保鲜的技术手段延长甜笋保鲜期,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龙头企业带动,抓党建促合作形成利益链接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移民以来,这20多年间茶叶的鲜叶价格由一家公司垄断,无论市场上茶叶的价格如何变化,平掌村一直保持不变,三级茶2元二级茶3元。这一再坚定了我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决心,于是积极申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建设平掌村集体经济初制茶叶加工厂。让鲜叶价格重新回到市场价格,并形成良性竞争,互利共赢,使茶农增收。

“给物给钱,不如给个好支部。”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合作社,双向任职,总支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探索创新发展方式,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搭建沟通平台促成与当地龙头企业龙生公司合作,村组干部为合作社管理人员,各组小组长兼任鲜叶收购员,以底薪+提成的方式发放管理费用极大促进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村组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并将脱贫户、监测户纳入合作社成员。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平掌村的村集体收入达23.6万元。

有机绿色健康,提品质增成效筑牢振兴之基

“转换有机茶我们的收入就会降低,不转不转坚决不转!”这是我们下组入户宣传动员群众转换有机茶园时听到最多的话。有机茶的三年转换期内会导致茶叶减产群众收入减少,这也是我们最头疼的地方,转换的目的是为平掌村茶叶可持续发展,走绿色生态有机健康道路,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村无论怎么发展,都得在茶叶上下文章,那我们就种好这棵茶,种富这棵树”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明把这句话一直挂在嘴边。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决定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先转一批,带动一批,全面转换”的思路来开展工作。规划看牛山、大花石2个小组为转换重点,因为这2个小组大多数农户有实生苗和百号茶两种茶叶,有机茶转换的茶叶需为实生苗,而现阶段主要的收入支撑为百号茶,选取这两个小组也解决了减产导致的收入减少。同时积极协调挂钩单位为民办实事资金,为2个小组每户购买84台割草机,禁止打草甘膦(化学除草剂),全部使用人工除草、人工采摘,争取到思茅区茶特中心有机肥补助7733包。以看牛山、大花石两个村民小组连片1004亩茶地为试点,进行有机茶园转换,逐渐撬动平掌村有机茶全面转换。经过两年的转换期,虽然减产但茶叶的质量上去了,鲜叶供不应求,价格也翻了一番。

精细网格治理,抓“三治”筑平安构建宜居村庄

“这户人家这个季度给出去打工了,去哪?工厂名字给认得”,“你等我问一下他家旁边的”,模糊、认不得、大概,是驻村工作队去入户走访,信息采集时出现最多的词,信息不准确,核算收入难的问题每年都发生。

在“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委员会模式下,从村级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按照每人100元/月的标准发放,让每个小组的“三治”委员发挥积极作用。采取分片包户负责制,每名委员固定负责管理、服务4至12户农户,细化“包保网格”和委员“责任制”,人手一本法制明白人手册,做到精准化管理,人人均是懂法人。动态掌握每一户人家情况,外出务工情况汇总上报、突发情况记录在册,人人均是调解小能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咋个上面那个小组路通着呢,我们小组才是听你们说在计划在计划,计划给一两年了!到底修不修,啥时候修能给个准信吗?”小组村民刘大爹一看到我们来开会就诉苦,这个小组脱贫攻坚时期进组串户道路未硬化,当初是刚开挖的土路,不具备修水泥路的条件没纳入项目。现在修建基础设施的项目少,这条涉及99户村民的进组串户路要是不啃下,驻村工作成绩就大打折扣。我和村两委干部、三治委员会决定将整段路分成段,用2年时间来修建,白天商讨对策,晚上由三治委员会按照自己包保的农户去入户谈心。头一年和挂钩单位协调了50吨水泥,村上支付砂料碎石,群众投工投劳,用10天时间,修了398米的硬化水泥入户路。

第二年采用“三个一点”即挂钩单位、乡镇政府支援一点,村委会支付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共同攻坚,自己走路自己凑一点,修时用心,走着开心。回想起修路的日子,感受着群众的团结一致,一点点克服困难,2306米的土路,从晴通雨阻变成了现在风雨无阻的水泥路。

蔡瑞涛(普洱市思茅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驻村两年腿带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