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天地  >  正文

【致富先锋】陈亚忠:农家女走上科技致富路

2020-12-24 11:46:37  来源:《致富天地》2020年第12期

陈亚忠察看茶叶长势

她是一位出生在大山深处的普通农家女,只有初中文化。然而,她又是不平凡的,她是云南省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普洱茶传承工艺大师、全国创业之星、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她就是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亚忠。在她的带领下,2019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个农家女如何成功逆袭为企业家?本刊记者专访了陈亚忠。

记者:20世纪80年代,您18岁时就开始创业,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陈亚忠:我出生在茶乡,祖辈都种茶、制茶。1981年,我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无法继续上学,于是就到村办小茶所打工,学习制茶技术。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祖国西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落实,我所在的腾冲新华乡大摆田茶所连年亏损,负债4万元,经乡、村干部多次讨论,决定拍卖该茶所。

为了让我的兄弟和自己的子女将来能上学,也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顶着压力,作出一个大胆的抉择——贷款4万元承包大摆田茶所,开启创业之路。

记者:让原来的茶厂扭亏为盈,您做了哪些努力?

陈亚忠:当时的茶厂厂房破烂,设备老旧,稍有不慎就可能倾家荡产,压力非常大。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只有咬牙坚持。我每天带着几个小姑娘,白天收茶、卖茶,晚上制茶。晚上没有电,我们只能自己摇发电机;没有运输车辆,我们只能一口袋一口袋地将茶叶背到街上卖……

历经3年时间,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我终于还清了贷款,盘活了几万元的资产,茶所开始有了收益。初战告捷,更坚定了我将茶厂做大做强的信心。1998年,我再次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走出小山村,在保腾公路32公里处,投资60万元新建了一个茶叶加工分厂。2003年,正式成立了现在的公司。

记者:目前,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您靠什么取胜?

陈亚忠:随着茶产业不断发展,市场上的茶叶产品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多年的从业过程中,我发现,没有科技支撑、没有品牌支撑的茶叶产品越来越难卖,我们也曾出现过产品积压情况。为适应市场需求,2007年,公司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通过“企业+研究院(所)+专业协会”的运作模式,邀请专家对茶叶种植、加工、新产品研发开展研究,培养企业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多样性茶园构建技术,建设了万亩绿色有机茶园,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我们还创新茶叶加工技术,获得一批专利技术,制定了高黎贡山茶的技术和质量标准。通过科技创新,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销量逐年递增,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记者:科技创新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亚忠:首先,从源头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我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中国森林认证,取决于我们与朱有勇院士团队联合创新研发的生物多样性茶园构建技术。该技术将茶园建设成“上层覆荫树、中层乔木型古茶树、下层生态茶园、底层草本植物(食用菌)”的立体茶园,让茶树自然健康生长,确保茶叶品质。

其次,提升产品的加工水平。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我们建设了智能化、清洁化、连续化的生产线。同时,研发建成太阳能供能系统,为茶叶生产供热、供汽,实现柴、煤等燃料的零消耗,减少碳排放。此外,还创新茶叶加工技术,开发出红茶、绿茶、普洱茶新产品。

再次,实现产品可溯源。我们通过建设高黎贡山茶叶大数据中心,实现基地加工时时在线监控。与此同时,公司自主开发茶叶质量控制追溯和企业内控系统,以及产品防伪溯源系统,利用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实现在线追溯。

记者:您认为农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难点是什么?

陈亚忠: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需求变化快,而科技创新及新产品研发周期长,二者存在一定矛盾。二是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成本较高。比如智能化、清洁化、连续化成套生产线成本高,研发企业难以进行成果转化。三是农业技术推广时间长、投入大。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联合院士、专家和科研院所的智力和技术力量,实施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二是培养企业自己的技术团队。三是结合市场发展方向,创新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记者:坚持科技创新,公司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亚忠:科技创新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发与成果转化过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建设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了“朱有勇院士工作站”“倪德江专家工作站”“李成云专家工作站”,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校开展长期合作。

我们围绕茶叶栽培种植、茶树新品种选育、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叶新产品开发等全产业开展研究,通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立项的多项科技项目,目前取得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编制企业生产技术规程6项、企业技术标准4项等,培养技术传承人226人。依靠科技创新,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经过37年创新发展,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茶叶生产为主,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行业共同发展的集团公司。公司现有高黎贡山茶博园1个,茶叶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1个,茶文化交流中心1个,分厂16个。自营有机绿色茶园1.2万亩,辐射带动群众种植茶园8万多亩,挂牌保护古茶树3万多棵。同时,解决就业500多人、年季节性用工1000多人,带动茶农3万多户10万多人实现增收。

记者:下一步,公司的科技创新路将如何走?

陈亚忠: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实施乡村振兴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战略部署,继续坚持“做一杯放心好茶,保护好一方绿水青山,让茶农生活富裕起来”,采用“三产融合、茶旅养生”的发展思路,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引领,把茶产业发展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企业兴”的目标。

本刊记者 高佛雁/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