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和党刊的故事  >  正文

【我和党刊的故事】亦师亦友,暖心相伴

2022-11-07 15:25:46  来源:云岭先锋网

2017年8月,我从一名英语教师正式转行成为一名公务员。从此,便和云岭先锋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大部分立志“上岸”的同志不同,我当时更多的是一种职业尝试,没想到“一举成公”。刚考入老干部局时,自己每天在繁杂的办公室事务中忙忙碌碌,由于刚转行,内心难免有些迷茫和不安,加之工作繁琐,不知道每天填表、处理文件、报材料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放弃教师事业是否值得,更不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很多时候会后悔,想辞职再回去当老师。

接到单位安排的信息任务,本着“没吃过猪肉但一定要见过猪跑”的想法,我打开了由云岭先锋杂志社出版的老年刊物《金色时光》,准备先模仿学习。没想到,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老干部局服务的是县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如何与他们沟通,我心里是“发憷”的。熟悉《金色时光》后,我尝试着和他们讨论书上的内容,不管是时政新闻,还是涉老政策调整,又或者是健康养生,他们都很感兴趣。有了“秘籍”在手,我仿佛瞬间打通了工作的“任督二脉”,和老同志沟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慢慢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老干部作为曾经“叱咤江湖”的“好手”,他们对于政治的敏锐性、对发展大局的把握、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着实令人敬佩。然而,他们也是普通老人,会面临退休后的不适应、会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孤单、也会因天气变化被疾病折磨得苦不堪言。“以前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儿女有出息,现在他们出息了又遗憾不在身边。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多亏你们随时上门关心,还送些书报来,让我这个老头子不至于‘眼瞎心盲’,没有跟大家伙脱节。”每次和老同志交谈,听到这些朴实的话语,都会觉得很感动。

“妈,你失眠好多年了,每次去医院都要开好多药,也根治不了。我在《金色时光》上看到一篇文章,你试试?”“慧娃儿,最近我按照书上说的,结合吃药、中医疗法和药膳食疗,感觉好多了!”没想到,书上的建议还缓解了母亲多年的失眠,那一刻别提多开心了。

在老同志心中,《金色时光》不仅是一本杂志,他更像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总是把老同志最关心关注的讯息送到手边,总是默默陪伴并在恰当时候给予科学建议和提醒,很温暖也很贴心。于我而言,他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随着我不断学习《金色时光》的老干工作经验和“老有所为”的故事,我对老干部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慢慢撰写了一些工作信息并努力投稿。每一次投稿“中标”,都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同志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金色时光》作为我的写作启蒙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随着写作的内容从消息到评论再到新闻,写作的频次越来越多,我也常常阅读党刊《云岭先锋》,和云岭先锋平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新闻要有温度、有深度,要学会转变角度,少一些安排部署、高度重视,多关注党员和群众实实在在的变化。”云岭先锋杂志社的老师分享写作心得时这样说到。“‘就算死也要先把路修通。’谢成芬说。她90多岁的爷爷每天拄着拐杖,风雨无阻地送药到工地,每次接过老人熬的药汤,谢成芬都是和着眼泪一起吞下。”在党刊上,有很多这样真实感人的故事,每每读完,总是心潮澎湃。自己工作中的那些纠结、烦恼、苦闷在阅读中,都会烟消云散,还多了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豁达,多了些攻坚克难的勇气。都说文如其人,这些“接地气”“冒热气”的文章,真实体现了党刊始终聚焦群众冷暖、始终心系基层民生,也为我们通讯员树立起了信息写作和做事做人的旗帜和标杆,时刻提醒和激励着我们到基层一线去,到人民群众关心和需要的地方去,去发现采集鲜活素材,去解决问题、推动落实,方能不负组织培养,不负群众期待,不负青春年华。

文慧(水富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党刊故事亦师亦友相伴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