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经验  >  正文

异乡成家乡 生活奔小康,安置区里满是幸福感

2022-09-06 15:29:54  来源:云岭先锋网

让异乡成家乡,让陋室变楼堂,让贫困成历史,让生活奔小康。在发界安置区2460亩的土地上,来自16个乡镇(街道)的18个民族5630户25725人在这里融荣与共,亲如一家。

共建共享,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安置区建设伊始,彝良县委县政府就强化宣传动员,在选点、户型、配套设施等方面广泛征求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推选搬迁群众代表从始至终参与监督建设过程,分配住房时采取抽签自主选号,体现共建共享、公平公正,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共育共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安置区开展了“致富之星”“ 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好家风”等评选活动,讲好各族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安置点活动,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融合中更加枝繁叶茂。

搬迁群众载歌载舞庆祝新生活

共促共融,搭建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发界安置区积极搭建“乡愁”平台,建设了乡村记忆主题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设置固定宣传屏幕、宣传展板等,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帮扶平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职工和街道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共建“认亲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关爱平台,加强对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关爱关照,强化兜底服务能力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统筹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合理设置便民大厅、党员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周末大课堂、爱心超市等业务功能用房,为各族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发界安置区各族搬迁留守老人共庆生日

共扶共助,托起民族团结进步“致富梦”  

发界安置区搭建“党建+人社+企业”的劳务输出平台,支持1.3万余名各族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扬帆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引入7家企业,新增岗位200余个;盘活农贸市场和商铺,为社区各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岗位108个;紧紧扭住发展“集体经济”核心,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集体收益、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就地开拓物业管理、片区长、楼幢长、保洁、就业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让无法外出人员增加收入。 

集体经济公司给员工分红

共管共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防护墙”

发界安置区培养并选配一批各族搬迁群众代表进入党组织、社区“两委”班子和工青妇等组织,激发各族搬迁群众“主人翁”意识;构建五级综合治理网格,依法有序组织各族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疫情防控;强化法治建设,增强各族搬迁群众法治观念,坚持法理情融开展民族事务治理,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筑牢民族团结进步“防护墙”。

(通讯员 李安林

责任编辑:马萧

48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