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大苗寨村 苗族群众吃上“旅游饭”

2023-02-24 17:00:03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2期

大苗寨自然村位于云南省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社区,是全镇20多个苗族村寨中最大的寨子,因时常云雾缭绕而被称为“云中苗寨”。曾经的大苗寨村人居环境差,经济、教育等较为落后。如今,大苗寨村通过探索“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路子,乡村人居环境实现蝶变,让美丽生态变为“绿色经济”。

大苗寨村吸引八方游客

科学规划  提升人居环境

青山环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镶嵌在万余亩天然草场和3000多亩森林之中的大苗寨村,居住着123户574名苗族群众,是乌蒙山中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苗族聚居村寨。

“天上下雨地上流,牛儿拴在屋里头。在家难把媳妇找,姑娘小伙往外跑,出门打工不回头……”这首大苗寨村群众随口哼唱的顺口溜,就是当地曾经的真实写照。

“以前村里条件差,道路全是土路,遇上阴雨天,路面非常湿滑,村民根本无法下山。住的是茅草屋、土坯房,收入很少。”村民朱云慧回忆说。

近年来,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昭通市将大苗寨村作为全市高寒山区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进行建设。“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活化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李小云表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不仅是建设美丽村庄,不单是风格风貌、基础设施、村庄环境的整治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展乡村产业、激活乡村动能,带动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按照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建设思路,经过反复召开院坝会、火塘会,在充分尊重苗族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将大苗寨村打造成“生态+农业+苗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昭通市高寒山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合理统筹  完善基础设施

“来自四方的贵客哟,请喝一杯苗家祝福酒,苗家的美酒敬给朋友喝……”来到大苗寨村的月亮广场,只见苗家阿妹正用深情的敬酒歌迎接游客。

颇具民族风格的月亮广场,位于村中最显著的位置,与游客中心和附近的房屋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与游客便在广场上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苗族舞蹈。

“除生产、生态、农耕三大功能外,大苗寨村最大的特色还在于浓郁的苗族文化,这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李小云告诉记者,在示范创建中,为保留民族文化元素,经过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根据区位、气候和文化资源等优势,确定了以红砖和红屋顶为主基调的苗寨风貌,对寨中新建、改建的民族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红砖步道、民宿客栈、民族餐饮等建筑,尽量彰显苗族文化特色,最大限度保留和传承苗族文化。

据了解,目前大苗寨村已投入建设资金1593万元,完成月亮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咖啡厅、民宿、专家工作站、水电路网及污水处理、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  促农增收致富

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苗寨村的旅游业逐渐火热起来。“2022年端午节,来参加花山节活动的群众超过1.5万人,这是寨子最热闹的一天,进村的路边都停满了车。”说到花山节的盛况,洛泽河镇党委书记赵靖高兴地说。

如今,大苗寨村已成为川渝地区和周边游客的打卡地,村里破天荒有了酒店、饭店、超市、咖啡店,祖祖辈辈以传统农耕为主的苗族群众以房屋、土地入股村合作社,当上股东,吃上了“旅游饭”。

穿梭在红砖艺术咖啡厅,听着舒缓的音乐,向客人递上一杯亲手磨制的咖啡,20多岁的村民王运兰总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以前,王运兰和丈夫一直在福建省福州市务工,年幼的女儿留在村里由婆婆带。2022年回家过春节时,看到村子正在改造,夫妻俩决定留下参与建设。“当时想着在村里做工,既能照顾孩子又有一份收入,谁知我成了苗寨的第一个咖啡师。”王运兰笑呵呵地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王运兰经营的红砖艺术咖啡厅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据赵靖介绍,为改变苗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大苗寨村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乡村CEO’团队+农户”的自主经营模式,将合作社经营收入的10%提成给村集体公司,用于全体村民的年终分成;将纯利润的10%作为公益性基金,用于帮扶临时有困难的人员及家庭;将纯利润的30%用于“乡村CEO”的工资及提成;将纯利润的50%用于滚动发展。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钱旺/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苗寨苗族群众旅游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