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杨柳树村:家庭农场带富一方

2023-06-26 13:27:22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6期

枇杷丰收

春末夏初,云南省永平县厂街乡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绿意盎然。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品种老化,村里的枇杷产业一度衰落。近年来,村党总支带领全村盘活荒山资源,通过“带头领种、党员试种、群众跟种”的方式,摸索出一条“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枇杷种销模式。2023年2月,杨柳树村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名单。

品种老化  产业衰落

走进明兴枇杷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正明夫妇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他们分享了自己从门外汉到带头人,枇杷产业由小变大、品质由差变优、销路由窄变宽的发展经历。

“我们村种植枇杷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枇杷就畅销省内及周边地区。这些老品种树形高大、果肉鲜嫩、酸甜适中,在方圆百里颇有名气,有‘枇杷之乡’的称号。”王正明说。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加上品种老化等原因,杨柳树村的枇杷产业一落千丈,群众收益逐年下滑。面对枇杷产业日益衰落的现状,厂街乡党委、乡政府和杨柳树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们村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对于群众来说,山地资源就是‘饭碗’,如果不发展产业,村民就没有致富路子。如何重振老产业,是摆在村民面前的一个难题。”杨柳树村党总支书记张正超说。

正当杨柳树村党总支一筹莫展、焦头烂额时,村里的老知青张德明找到张正超商量,并带头引进新品种“大五星”枇杷试种,为杨柳树村枇杷产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 

此后,王正明等党员积极响应村党总支号召,秉承绿色、生态、健康的种植理念,带领村民种植新品种枇杷。

 试种新品  提质增效

“枇杷能成为杨柳树村的创富大产业,村党总支书记张正超当立头功!”王正明动情地说。作为种植“大五星”枇杷的第一批党员示范户,2010年,王正明率先在自家荒坡地上种了30亩“大五星”枇杷。

“第一次种植新品种,经验不足、技术不专业,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一试就出效益了。”王正明说,首次种植“大五星”枇杷,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和妻子便把全部心思放在如何种好枇杷上,并发动更多群众种植。

“要想依靠枇杷增收致富,除了天时地利,还要懂得经营之道。”王正明说。为了更好地发展枇杷产业,2016年,王正明夫妇成立家庭农场,并以农场的名义发起和组建合作社,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高质量发展订单枇杷产业。如今,他们已带动186户农户种植枇杷。

“疏果很重要,‘大不留、小不留、留中间’是我们管护枇杷的法宝。大面积修枝剪叶、病虫害防治,海拔保证在1600~2000米之间,光照每天不少于10小时……这些都是我们在种植枇杷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如今,王正明已成为村里的枇杷种植专家。

经过精心管护,村里种出的“大五星”枇杷肉厚多汁、质优味美,村民逐渐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  产品畅销 

随着枇杷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枇杷,王永明便是其中之一。“以前家里没有特色产业,仅种些烤烟维持生计。刚开始时,村里发动我家种枇杷,我不太愿意。后来想想,反正地也是荒着,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种,没想到现在收成这么好。”王永明说,如今他家种植枇杷20余亩,每年仅枇杷一项纯收入就超过10万元。

4月底,王正明家的枇杷已销售一空。“每年1~2月,是村里的枇杷盛果期,每天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客户很多,订单不断,枇杷供不应求。”王正明说。

为了让村里的枇杷走出永平、走向全国,王正明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打造品牌等方式助力枇杷产销。目前,王正明正在谋划基地直采、直播带货、产品直销等枇杷销售新方式。

如今,杨柳树村的枇杷不仅线下销售火热,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全村共种植枇杷1961亩,产量达2000余吨,产值超过4000万元,带动果农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并带动全乡种植枇杷3000余亩。

本刊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马海云 李煜杭/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杨柳家庭农场一方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