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金色时光专题】昆明古建筑故事

2024-06-26 09:15:12  来源:2024年第6期《金色时光》

大观楼:长联世无双  登楼一“大观”

作为我国十大名楼之一,大观楼是最年轻的,但在昆明人心中,它是一位饱经风霜、阅人无数的长者。它于烟云碧浪间,淡然迎来富可敌国者、君临天下者、风华绝代者等登楼远眺;也见证了云南从祖国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的重要历史时刻。它在无数昆明人的相册里留下自己的身影,更在无数昆明人的心中刻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乡愁记忆。

334岁的“省城第一名胜”

“从1690年算到今天,大观楼334岁了。”在昆明市西山区文管所工作人员李利民心中,这座古老的建筑与云南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是云南多元文化遗产的缩影,它见证了云南的发展和演变,凝结了昆明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朝平定三藩叛乱,就任云南巡抚的王继文巡查时路过大观楼所在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命名为“大观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这块匾额如今挂在大观楼二层。之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组织重新修建,保存至今。

民国七年(1918年),大观楼由云南督军唐继尧辟为公园。如今的大观楼是一座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它既沿袭了我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又注入了昆明特色的“五墨”彩绘和挑檐檩枋头木雕。

大观楼建成后,由于秀逸的湖光山色,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1983年,大观楼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大观楼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介布衣成就千古绝唱

300多年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在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直到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字髯翁),一扫俗唱,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

180字的大观楼长联,上联突出一个“赏”字,欣赏美景,溢于言表,描绘一幅颇具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追根溯源,展示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

长联脍炙人口、驰誉海内。统治阶级嗅出了它的叛逆气息,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曾对长联大加篡改。李利民告诉记者,阮元曾说:“孙髯原联,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业丰功,总归一空为主,岂不乎说到我朝?”故将“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改为“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隐含他效忠北方清廷,以“驯”云南人民之意,还将“伟烈丰功”改为“爨长蒙酋”,把原指的封建帝王换成地方首领,使长联主题思想由反封建变为维护封建统治(即所谓“扶正消逆”)。其余如将“披襟岸帻”改为“凭栏向远”,将“梳裹就风鬟雾鬓”改为“衬将起苍崖翠碧”,等等。阮联悬挂出来后,“滇中人士,颇多烦言”,社会上流传起这样的民谣:“软(阮)烟袋(芜台为阮元的字)不通,韭菜萝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当阮元任满调走后,大观楼又换回了孙髯翁原联。

据《孙髯翁传奇》记载,毛泽东在一本清版的《楹联丛话》中读到孙髯翁的长联,加了圈点,十分欣赏,能背诵如流,对书中收录阮元篡改的长联十分讨厌,旁批:“死对,点金成铁。”

一字之差隐含研究价值

正如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黄鹤楼以崔颢的《黄鹤楼》、滕王阁以王勃的《滕王阁序》显名一样,大观楼闻名天下,便是因为有了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这副长联在昆明人心目中既亲切又神圣,寄托着昆明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年逾花甲的老昆明人杨燕青就是如此,他把半生心血花在了研究大观楼长联上,而这都源于一套祖传百年的屏风。

“在我六七岁时,这套屏风就放在家中厅堂里,两扇一组分作两包藏在我奶奶的寿材棺木后面。但在此前这套屏风来自何处,何人收来却已无从考证。”杨燕青说的这套红木金漆四扇屏风,上面便镌刻着大观楼长联,落款则是咸丰八年(1858年),正是原联毁于战火之后两年。

杨燕青家历代从商,家住昆明东寺街,即便遭遇过各种不测,这套屏风却被一床毡子裹着,一藏就是几年。后因家境陷入困厄,这套屏风最终从杨燕青家流失出去。“虽然从我家流失了,但我一直在留心寻找,还好由于屏风体积较大,运输不便,流失得不远。1992年我发现了它的踪迹,1995年我花重金把它收了回来。”为保护屏风,数十年来,杨燕青不惜散尽家财,之所以如此珍视这套屏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屏风所刻大观楼长联与1888年重立的大观楼长联有着细微差别,即下联中的“只赢得几杵疏钟”和“只落得几杵疏钟”。“赢”与“落”一字之差引发了杨燕青的考证癖,因而一说起大观楼长联,杨燕青便如数家珍。

几十年来,杨燕青与这套屏风默默相守,一直秘不示人,只在2015年将这一藏品亮相于一场公益活动中,引起不小轰动。据云南省文物鉴宝专家鉴定,这套屏风所刻大观楼长联或是孙髯翁原作,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极具研究价值,比现今悬挂于大观楼由云南著名书法家赵藩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书、落款为“云贵总督岑毓英重立”的长联还早30年。专家推测,这套屏风在民国时被重新上过漆,雕刻也符合咸丰年间的风格。在专家看来,大观楼长联毁于1856年,而这套屏风是同时代的东西,屏风属咸丰年间产物,上面的隶书是不是当时孙髯翁的字体和原作,为什么有一字之差,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刊记者 欧阳小抒/文 郝亚鑫/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璐

34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