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一村一品”如何避免同质化

2021-03-01 11:46:54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1期

兰坪县干竹河村发展的“一村一品”乌骨羊

得益于“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布局,云南特色农产品发展欣欣向荣,有效助推了“绿色食品牌”不断深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云南又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子,通过打造村组特色农产品,促进群众增收。然而,在产业发展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跟风种养,导致产业发展不规范、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情况。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

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卜甲村坐落在金沙江河谷,依托当地气候和光热资源,2015年,卜甲村抓住“一村一品”发展政策和项目扶持资金的机遇,在全村发动群众种植软籽石榴。截至2019年底,该村软籽石榴种植规模达1万多亩,产值4000万余元,果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同年,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这是云南“一村一品”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记者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云南以合作社、种养大户、企业带动,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完善加工环节、建设示范村、打造品牌、电商销售等发展方式,依托地区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自2018年开始,根据云南省政府“打造1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的部署,在全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其中,昆明市呈贡区斗南镇斗南村、曲靖市宣威市宝山镇安益村、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江东村、昭通市绥江县新滩镇石龙村、临沧市镇康县忙丙乡马鞍山村、红河州屏边县湾塘乡阿碑村等近100个花卉、水果、茶叶等专业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短板问题明显

自永胜县片角镇卜甲村发展石榴成功后,与之相隔不远的涛源镇粑粑坪村也在2016年开始种植石榴,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软籽石榴专业村。看到这两个村的群众通过种植石榴实现了增收致富,附近的跑马坪、米汤地、金移村、五点灯、涛源新村等村子的群众也加入种植行列,规模不断扩大。“我们附近几个村种出的石榴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之都缺乏名优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卜甲村种植户赵春江说。

一些村子在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过程中,除了出现“多村一品”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短板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市场开发。曲靖市沾益区七味鲜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生产“紫云宝”马铃薯的宣威市宝山镇安益村、出产小粒薏仁的师宗县高良乡科白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有不少业务往来。“很多时候,公司需要大宗货源,而村里将合作社和农户的产品全部集中起来都不够,而且规格和质量还无法保证。”沾益区七味鲜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先生表示。

以上两个案例,正好反映了目前云南发展“一村一品”中面临的难题:一是发展“一村一品”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种养现象,最终变成“多村一品”,导致农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即便维持了“一村一品”特色,但因缺乏合理布局、规范化发展,导致产品供给能力不强、市场开拓难,进而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打造统一的“区域品牌”

“帮助群众抱团发展,打造统一的区域产品品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理事李琦认为,农产品同质化不一定就是市场竞争力弱的主因。因此,不能因为群众发展的“一村一品”产品同质化,就让某几个村子的群众退出发展。

李琦表示,事实上,只要将短板变成优势,产品雷同问题不但不会导致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反还能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业联盟、协会或合作社,把产品同质化的几个或几十个村子抱成团,集中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将其打造成区域名牌。一方面可以解决单个村子单打独斗竞争力弱的难题,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产品规模化效应和品质,解决当前“一村一品”产品供给能力弱的问题。

目前,云南已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比如昭通市昭阳区,几年前围绕红富士等苹果品种,先后扶持群众发展了10个“一村一品”苹果专业村,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市场销路主要集中在昆明、重庆等地。近年来,当地采取将每个村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从而让10个专业村抱成团,采用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形式,打造了“昭阳红”苹果区域品牌,为当地群众带去年均6亿多元的增收。

本刊记者 肖 宇/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一村一品如何避免同质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