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秘诀  >  正文

是什么“盗走”了我们的阳气

2021-03-31 10:10:15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第3期

是什么“盗走”了我们的阳气

向 勇(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来了,又到了养护“阳气”的季节。那么,阳气来源于哪?什么行为会“盗走”我们的阳气?如何养护?

阳气来源于哪

阳气来源于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物质“气”。“气”是宇宙自然的本源物质,它充斥于整个时空与人体周身,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与“气”密不可分。气是生命的动力,而阳气是“气”中属阳部分,其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促进脏腑机能活动的实现;

•是精、气、血、津液化生、代谢等的动力源泉;

•促进人体气化、气机活动;

•有助于人体运动。

阳气不足易引发以下疾病

当阳气不足时,人体会因缺乏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引发各种疾病:

1.痹症。素体阳虚、阴精不足为内因,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浊、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金匮翼》指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阳气不足、失于温运,肌肤经络痹阻、失荣等,会表现出不通的疼痛、屈伸受限、倦怠以及受凉症状加重等症状。

2.肥胖症。身体某部位肥大,必然是这一部位的阳气不足以化气,于是形乃聚而成形。如果用泻法来治疗肥胖,会越泻越虚,越虚则越胖。

3.肿瘤。这是明显的阴性病,属“阴成形”太过所致,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以温化为主,可以用附子等温性药为主治疗。

这些易“盗走”我们的阳气

1.岁月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阳气生发越发困难,阳气越来越少,疾病就会越来越多。

2.熬夜

《黄帝内经》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也就是说,人体作息应顺应阳气闭藏之道,不应扰阳,否则伤身体。如熬夜不睡觉就是在用阳,阳气该潜不潜,就会伤人。

3.饮食不当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味归形,形归气,……味伤形,气伤精……气伤于味。”其中的“味”泛指摄入的饮食营养,它可以养护形体,也可以伤形,“盗走”人体的阳气,引发各种疾病。如《灵枢•五味论》指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饮食不当主要体现在饮食过多、多食反季蔬菜(反季节蔬菜违反了蔬菜生长规律,食物本身所含有的能量发生了变化)、常吃冰冷食物等。

4.劳累

过度劳累,阳气会从体内散发出去,导致阳气不足。

升阳之法

宋代著名医学家窦材所著的《扁鹊心书》,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1.灼艾之法

灼艾就是艾灸,即通过火灼和艾草的药力渗透到穴位经络以解除人体病痛、祛除病邪的方法。可选择以下穴位进行艾灸:

(1)关元穴。即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艾灸该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要穴。

(2)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调脾胃的大穴,也是扶正的强壮穴;而针灸三阴交穴,既可健脾之中又有补阳之功。

(3)劳宫穴、关元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按揉。劳宫穴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心包经与小肠经的火可温补任脉之阴。

2.丹药之法

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磺为主,可扶阳祛湿。

3.附子之法

附子是中医界应用较广的一味补阳药物,从古至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如《伤寒杂病论》中有不少以附子为主的汤药: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

除了以上升阳法,还有非药物升阳法:

1.动则升阳,即导引功法,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导引的作用主要是让阳气升降出入有道,即达到“柔”的状态而养“筋”。《金匮要略》中就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中藏经》中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

2.喜则升阳。古人说,喜则阳气生。这其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道家的“冲喜”。按照道家医学观点,冲喜就是升阳之法,即冲掉身体的邪气,换回正气。

责任编辑:谭宗慧

相关热词搜索:是什么盗走我们阳气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