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林下种植业 需多管齐下

2021-04-02 15:08:14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3期

澜沧县竹塘乡开展林下三七种植技术培训

林下种植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生产模式。近年来,云南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水土等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先后探索出林菌、林药、林菜等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的一条新路子。然而,受种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缺乏主导产业等因素影响,发展林下种植依旧困难重重,该如何破解?

产业发展参差不齐

“这些年,我家全靠林下种植草果,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委会布施村民小组的草果种植户余大林说。

福贡县地处怒江峡谷深处,山高坡陡,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据了解,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9.47%,区域内常年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林下草果、滇重楼等绿色香料和中药材种植产业。近年来,在福贡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县内各乡镇大力推广林下草果种植,一大批群众参与发展获得了实惠。

丽江市玉龙县依托地处“三江并流”核心腹地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植物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农户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全力打造“云药名乡”品牌。

然而,由于林下产业发展涉及的地区较多,加之云南各地气候等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各地林下种植业发展参差不齐。除福贡、玉龙等县取得较好成效外,云南很多地方依然在探索林下种植新模式。比如,滇东北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目前推广面积上万亩,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加上缺乏种植管理技术,导致中药材成活率低,效益不理想。

诸多因素制约发展

近年来,朱有勇院士团队多次到澜沧县竹塘乡实地调研,发现当地的思茅松林下土壤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三七生长,但需要攻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难题。2016年,该团队研发的林下三七种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出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为了让当地群众掌握这项技术,朱有勇院士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种植三七。如今,1万多亩的林下三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发展林下种植,最困难的还是技术问题。”澜沧县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表示,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为发展林下种植提供了较好条件,乡党委、乡政府努力引领群众发展林下种植,但受制于技术、资金等瓶颈,思茅松林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直到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到来。

“云南林下种植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资金、技术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缺乏明确规划等问题,成为制约林下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陈波表示,有的林农有着较好的种植项目,却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最后只能“望林兴叹”。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林农对发展林下种植方向思路不清、顾虑重重,存在观望态度的林农还占一定比例,导致一些地方林下经济发展滞后。

破解瓶颈需多管齐下

不久前,云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处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和陆良县龙海乡林业站、陆良县马街镇小龙潭村双坝塘林场共同承担和开展的“块菌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进行现场验收。结果显示,示范基地块菌产量增产4~5倍以上,每亩林地经济效益增加1500~2500元。

该项目负责人、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树红表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利用块菌资源以来,各地掠夺式采集,严重破坏了块菌生态环境,影响了林下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要修复生态环境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总之,发展林下种植业,各地最好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林、农等部门,这些部门可及时就发展种植所面临的技术困难提供培训和指导,破除技术瓶颈。”李树红说。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林下种植产业的投入,协调金融部门以小额信贷、低息或贴息等形式,对林下种植给予资金支持。此外,加强科普宣传,普及林下种植政策等,并通过树立典型,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种植。

陈波则表示,针对发展林下种植产业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的实际,政府部门应牵头整合各部门资源,对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规范、专业的林下种植协会、合作社等,为农户发展林下种植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切实解决林下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对滇重楼等生长周期较长的产业,还可以附带发展一些“短、平、快”的种养产业,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普洱市委组织部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林下种植业多管齐下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