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策划  >  正文

云南党的组织建设百年成就和经验启示

2022-02-08 17:03:14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2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重大经验,强调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百年来,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始终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围绕不同时期中央、省委中心工作,结合云南边疆多民族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全面回顾和总结云南党的组织建设百年成就和经验启示,对于深刻把握组织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云南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郝亚鑫

云南党的组织建设百年历程及重要成就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唤醒了边疆劳苦大众开展武装斗争,配合完成云南解放。1921年秋,王复生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籍第一位中共党员。此后,王复生与胞弟王德三积极团结云南旅外青年学生,发展云南革命力量。1926年11月7日,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1927年,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特委委员毕昌杰负责组织工作,这是云南第一位党的组织工作负责人。1928年10月,中共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蒙自小东山查尼皮村召开,这是云南地方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省代表大会。1930年,地下党时期的中共云南省委成立,刘平楷为省委组织部部长,这是云南第一位党的组织部长。随着中央红军两次过云南,1935年11月,中共云南临时工委成立,随后在西南联大等学校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发动党员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滇军出滇抗日。抗战胜利后,组织工作重点转为组织发动反对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领导武装斗争。

这一时期,云南地方党组织一直处于极其严酷的环境,据当时党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统计,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底云南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被捕的革命同志就有300余人,被杀害和失踪的达120人以上。尽管面临极其艰难的处境,云南党的组织建设仍然不断发展,为云南革命和解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建立起了一支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伍。涌现出吴澄、李国柱、王德三、赵祚传、刘平楷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影响和带动聂耳、艾思奇等一批优秀革命青年,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一曲一书”。1928年底,全省党员发展至588人,党的支部总数达68个。二是团结了边疆各族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先后组建新民主主义者联盟、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唤醒各族群众,组织完成了爱国民主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任务。合编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有力钳制敌军,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三是配合完成了云南解放。党组织遭受破坏后,在“隐蔽精干”方针和“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政策的指导下,扩大根据地,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在全省各地都建立了党的工作据点,配合完成了云南全境解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服务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随后省委组织部同省委一起成立。同年7月,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在昆明召开,强调要按照稳步前进的办法发展党的组织。1951年5月,省委专门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意见,从此“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成为云南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和1953年,云南连续两年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确立了组织工作应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的原则,要求大量选拔、培养干部,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的组织,进一步整顿党的队伍,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做好组织准备。1952年至1960年,在省委统一部署下,各级党组织开始公开建党工作。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从1953年起,大批干部被抽调分配到有色、兵工、机械、建材等系统的厂矿企业,增强工业建设力量。后来,由于受到“左”的错误影响,很多积极的探索被迫中止,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党的组织建设遭到严重破坏。1972年,省委组织部恢复重建,全省各地各级党组织重新建立,多数党员组织生活得到恢复,党的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这一时期,云南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积极贡献。尽管经历了一些曲折,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在历时8年的“公开建党”中,全省党员数量增加了44.53万人,支部数量增加了2.61万个。通过整党和公开建党,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增强了党员党性、净化了干部思想。二是服务保障了党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就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成为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三是民族工作得到了加强。积极吸纳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效地把外来干部、本地干部和起义人员团结在一起,促进和带动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同发展,夯实了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全力抓好平反冤假错案,服务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南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施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整顿党的组织,恢复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9年9月,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聚精会神加强党的建设。1994年开展了“村建”工作,2004年实施了“云岭先锋”工程,2007年启动了边疆党建长廊建设。1994年全省正式启动国家公务员制度。从2000年起,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改革。2006年设立“兴滇人才奖”,成为云南人才最高奖项。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教育活动、“三讲”教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这一时期,云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创了组织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妥善处理了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975~1992年,省委组织部历时17年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共为8类人员32万余人落实了政策,极大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干部队伍“四化”成效明显。推进新老干部交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机构有了很大改善。仅在1979~1981年间,全省就有982名年轻干部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其中提拔为地市级干部的有239人。三是人才队伍建设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恢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政策制度,规范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各地区人才资源共享、人才结构互补、人才正向流动、人才合作培养。四是整党工作成效明显。以克服和消除派性问题为关键,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实现各领域全面整顿,健全组织体系,有效实施党的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服务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跨越。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打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特色品牌,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探索党建读物学用工作的“云南模式”,全省建成3.9万个党建读物学用平台。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强化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推进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实施“干部出省挂职锻炼五年计划”,注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和培养选拔干部。先后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民族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乡镇(街道)党校、村组活动场所和为民服务站点全覆盖。构建具有云南特点、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和制度体系,统筹实施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在滇两院院士达到14人。

这一时期,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高站位强化政治建设,更实措施严密组织体系,更严管理建强干部队伍,更强力度集聚各类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一是筑牢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常态化、规范化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锻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任职,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树立起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三是夯实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深化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创建联防联控网格体系,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面加强基层党建阵地群建设,健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推动实现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是提供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省级人才计划进行优化整合、提质增效,持续在人才培养、柔性引才、制度激励、联系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推动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云南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启示

(一)必须把加强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领导作为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平楷、费炳、王德三等人不远千里、只身犯险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到解放后民族头人进京汇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活动,云南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始至终自觉坚持党对云南工作的领导、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边疆落地生根。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将党的领导内嵌到各级、各领域的治理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汇集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根基。

(二)必须把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组织建设的价值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百年历程中,云南地方党组织从带领边疆各族人民闹革命,到引领“直过民族”实现两次“千年跨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边疆各族人民谋幸福作为组织建设的价值目标。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一定能够长期执政、永远执政。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组织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用人民至上理念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创新提质。必须注重群众口碑,把服务群众、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处于党的建设的首要地位,发挥着统领作用。云南从1950年的整风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拨乱反正,再到近年来的肃清流毒余毒、净化政治生态,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历史经验表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组织建设最本质的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就铸了魂、扎了根,就方向正确、成效显著。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人才和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抓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大力培育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必须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我们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从建党初期创办《革新》等革命刊物,到解放后开展“三基本”教育和常态化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云南注重运用边疆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话语方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全省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历史经验表明,党的科学理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指导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力量。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教育引导边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铸“魂”塑“形”、焕发新机。

(五)必须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谋划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组织建设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谋思路、促发展,自觉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之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组织边疆人民武装斗争,到解放后巩固新生政权抽调干部支援生产建设,到改革开放后大力服务经济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后形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强边固防、促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局面,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始终紧密围绕中央、省委工作大局来开展。历史经验表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和应有之义,脱离中心大局搞自娱自乐,组织工作的生命就会枯萎,也是对组织路线的背离。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自觉在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始终与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同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主动对标全省“十四五”规划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任务,发挥组织资源对社会资源的激活、配置和优化作用,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形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服务大局的成效彰显组织建设的价值。

(六)必须坚持从云南省情出发守正创新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云南坚持从省情出发,探索了对民族地区施行分类指导并成功推进土地改革的创新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的“村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三个组织化”等工作之所以取得实效,就在于充分结合了云南省情。历史经验表明,从云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循序渐进、守正创新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内地边疆有差异、少数民族地区有区别,不搞“一刀切”,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己任,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进步,推动云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大胆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强化求解思维,不断优化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以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助推发展的高质量。

(七)必须坚持以法规制度建设规范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克服组织建设的短期性、运动化倾向。云南从1928年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组织任务决议案》,到改革开放后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再到近年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环节组织制度日趋完善,组织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有效彰显。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都伴随着党的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和体系化,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的组织建设有序平稳推进,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章在党的制度体系中的统领地位,着力在制度设计与制度落实上见实效,把党的组织法规和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具体化,完善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制度、人才发展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体系,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的有益经验及时凝练升华为制度成果,建立健全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树立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管党治党效能。

(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革新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百年历程中,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管厚爱党员干部,坚决扭转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状况,使党始终成为云南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永恒课题,是战胜各个历史时期党所面临风险考验的重要法宝,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经验,是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云南党的组织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全面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必须全面从严抓好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进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而不懈努力。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