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祥云:以文化浸润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22-03-11 16:22:39  来源:云岭先锋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祥云县紧扣团结“生命线”,深挖“云南源”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各族群众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城多古”,唱响“云南源文化”主旋律

依托云南源文化优势,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厚植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祥云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公元前109年设云南县,1918年因省县同名,改名祥云县。如今,祥云县城——洱海卫城四街八巷、“一颗印”格局依旧,茶马古道至今保存完好,天峰山古建筑群遗风犹存,大波那古墓群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县境内保留下来的以卫、所、屯、营、厂为名的村镇,是民族融合、社会团结进步的重要见证。

据历史记载,县境内各民族之间没有矛盾隔阂,都是婚相通、人相往、物相易、俗相近。禾甸地区汉族穿白族服饰、白族建筑汉化、汉族建筑有白族元素、回族墓地在白族地区等历史文化痕迹,见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祥云早已深深扎根,并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祥云各族儿女的血液里。

“一路三式”,赓续“红色文化”精气神

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民族文化“双百”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体验式”感悟,走好“红军路”连心。以红军长征过祥云“红军路”为纽带,开展“体验式”教学,27家单位,1600多人通过重走长征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厚植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

“浸润式”教学,打造“示范区”汇智。先后整合资金1750多万元,将祥云“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打造为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把基地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脉络。到目前为止,共有30余万全国各地各民族群众到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洗礼。

“引领式”传承,构建“红色环”铸魂。深挖“王氏一门三杰”、王孝达烈士、红军过祥云、边纵八支队等红色故事,形成2乡8镇红色文化传承示范环。打造了《村官普发兴》《生命的瞬间》等一批文艺精品,花灯戏《省委书记王德三》《王德三》在全国演出累计38场次,30余万人次观演。

通过以文铸魂的方式,在先知先驱中汲取精神力量,引领文化思潮,使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

“数字管理”,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秉持匠心,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以“数字化”管理的方式,让非遗文化活力再现。高标准建设非遗传习所(点)19个、非遗展厅1个、非遗工作坊1个,有非遗普查文字约500万字、收集整理图片近2万幅、影视及视频资料近1000部、实物资料收集1687件,在大理州第一家实现电子档案管理。

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传承人695人次。目前全县共有非遗项目73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4名。大营哑巴节、天峰山歌会、汪情银器制作技艺等民族文化技艺及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

秉承文化无国界,保护和打造了云南驿二战博物馆,云南驿古镇被中国侨联确定为第六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效推动了祥云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交融。

杨丽芳(祥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