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先锋  >  正文

严俊:从煤矿工人到“苹果达人”

2022-09-21 12:00:39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9期

严俊察看苹果长势

中学毕业后,他做了几年煤矿工人,后来又转行做农业,成立公司并种下上千亩苹果。经过不懈努力,如今他的公司年产值达900万元,他就是昭通市汉朔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俊。2022年3月,该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十六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煤矿工转行做农业

严俊出生在昭通市昭阳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2008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出于生计考虑,他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

“原本以为外出务工很容易挣到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严俊说,由于没有技术、学历低,一开始他去了一家KTV当服务员。由于要上夜班,这让他很不习惯,于是他选择辞职。

有一天,严俊打听到当地一家煤矿公司正在招聘煤矿安检员,他没多想就报了名。想不到,他被录用了。

由于他吃苦耐劳且为人机灵,很快得到公司老板的赏识,被调往公司办公室。经过几年摸爬滚打,严俊对煤矿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十分熟悉。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凑钱投资开了一个煤矿公司。

后来,由于国家对煤矿资源进行整合,要求对达不到国家最低生产规模标准的煤矿进行整改,而整改需要大量资金,严俊决定转行。

就在他为转行做何种营生而犯愁时,一次朋友聚会提到苹果,这让严俊立刻有了发展方向。“昭通无论气候和土质等资源都很适合发展苹果产业,加上我祖父辈都有种植苹果的经验,种植苹果不会错。”严俊说。

一波三折创业路

昭通素有“苹果之城”之称,严俊的家乡洒渔镇更是昭通苹果产业的核心区,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因此,要在家乡发展苹果产业比较难。

不得已,严俊只能另想办法。“后来,我们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从苏家院镇群众手中流转了1161亩土地,建设苹果种植基地。”严俊说。

为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2016年10月,严俊注册成立昭通市汉朔农产品有限公司,以种植、加工、销售苹果等农产品为主。

为避免走弯路,严俊特意从山东请来一名专家全程指导苹果树种植、修枝、施肥等各环节。或许是因为南北气温、土质差异较大,该专家无法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害等问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严俊带着各种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并向当地有经验的果农请教。慢慢地,他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种植管理办法。

优质苹果不愁销

走进该公司的千亩苹果种植基地,目之所及,郁郁葱葱。虽然受前期不良气候影响,果树上的苹果长势不错。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严俊说,昭通苹果仅昭阳区种植面积就达75万亩,加上鲁甸县的近10万亩,市场已经饱和,在此背景下,只有在苹果口感、品相等方面下功夫,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严俊表示,近年来,公司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种植苹果,并不断向有机农业方向努力。为此,公司专门组建技术团队,并派到外地学习“取经”,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与此同时,公司从源头入手,不允许使用激素肥、激素药品,并规范病虫害防治、产品检测等流程,确保苹果的绿色品质。为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公司在发货时,都会附上产品检测报告。

为拓宽市场销路,2018年,严俊注册了“乌蒙熙红”商标,并从产品包装设计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公司产品品牌。前几年,公司还采取连卖带送的方式销售产品。“以前,我们将苹果一二十件地发给客户,免费让他们品尝,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我们再谈合作。”严俊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产品销路越来越广,目前已在北上广等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去年,我们自己想留存一部分,以便春节时给员工们发福利,但全被收购商抢购一空。”严俊高兴地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周莹/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严俊煤矿工人苹果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