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先锋  >  正文

许兰婧洁:从媒体人到“新农人”

2022-10-25 16:07:57  来源:2022年第10期《致富天地》杂志

初见许兰婧洁,只见她剪着蘑菇头,身着简约连衣裙,打扮时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文艺女青年早在10多年前就跨入了农业领域。2021年12月,她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评审表彰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结缘电商行业

许兰婧洁出身于丽江市的一个书香世家,父母都是当地文艺界的名人。她从小就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并作为“优秀毕业生”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毕业后的许兰婧洁,顺利进入丽江市电视台工作,拥有了让人艳羡且颇为体面的稳定工作。

当时,电商行业刚刚兴起。CCTV发现之旅频道设立了“发现GO”平台,希望征集各地方电视台推荐的地方特产在该平台销售。机缘巧合下,许兰婧洁成为该平台在丽江地区的负责人。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到丽江各县(区)寻找农特产品,然后推荐到平台进行销售。

起初,许兰婧洁几乎跑遍了丽江的村村寨寨。虽然在这片土地上长大,但几个月下来还是让她重新认识了丽江。“在丽江的一些村组,有各种美味的水果,还有各种特制的腌制食品。这些生态农产品,在其他地方很难见到。”许兰婧洁表示。

于是,她用一个10TB的硬盘,装满了收集到的所有产品信息。她心想,依靠“发现GO”平台,一定能让这些特色产品走出深山。可没想到,不到半年这个平台就被撤掉了,她辛苦收集来的农特产品,还没来得及包装亮相就被束之高阁。

戴上淘宝“金冠”

看着自己历尽艰辛整理的产品资料,回想起在深山里接触到的那些村民,许兰婧洁心有不甘。那时,她正巧得知双皇冠淘宝店“纳西田野”因无人经营,瘫痪了大半年,正在转让中,便决心接手该店。

电商和农产品,对许兰婧洁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2012年,尽管领导和同事再三挽留,她还是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一门心思投入到新买下的淘宝店中。

“当时,做电商招人是一大难题。新招一个客服要从打字开始教起,运营方面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许兰婧洁回忆说。

刚开始,从找产品到做设计,再到打包发货,淘宝店铺的大小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为了培训客服,她专门整理了厚厚的一本服务用语手册。通过淘宝店,许兰婧洁把前期收集来的农产品一件件销往全国各地。

“纳西田野”越做越红火,店铺销售的云南特色农产品多达500余种,线上粉丝超过20万人,销售额一路飙升,创造出一年销售2047万元的成绩。2016年的“双11”,“纳西田野”一天的营业额突破200万元,线上交易额位列滋补类店铺全国第22位。许兰婧洁带着“纳西田野”,从“双皇冠”做到“双金冠”。

从标准化做起

然而,好景不长,各种挑战接踵而至。短短几年间,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那时,仅是卖云南农特产品的商家,就从几千家迅速发展到35万家。竞争者一多,打价格战不可避免。”许兰婧洁说。

因坚持主打产品品质而不愿打价格战,“纳西田野”的产品销量出现锐减。不久,新的食品安全法、电子商务法、广告法接连颁布,电商行业迎来一次洗牌。对于“纳西田野”来说,这同样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丽江的土特产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几乎没有标准化生产的产品,新的法律颁布后,很多特产成了‘三无’产品,没办法再销售。大环境倒逼着我们去打造标准化的产品。”许兰婧洁说。

为了让农特产品名正言顺地上架销售,许兰婧洁拿出所有积蓄,着手建了5条标准化生产线。但是生产线建好后,她才发现自己其实仅做了中间环节的加工生产,如果没有前端的种植基地,很难生产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

“要从田间地头开始做标准化,否则我们收购的农产品依然会面临质量和数量不稳定的问题。”为此,许兰婧洁和团队将工作场地转移到了田间地头。

对于一群城市年轻人来说,要着手研究农业生产并不容易。“传统的企业是从种植、加工做起,有了标准化产品再去找销路,而我们完全相反。”许兰婧洁说,几经辗转,她到科研机构请教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再去指导村民按照标准进行种植。

然而,付出不一定就有收获。一次,许兰婧洁到村里收购自己指导村民种植的黄木耳,到了才得知村民早把产品高价卖给了别人。

严把产品质量关

一次次挫折,并没让许兰婧洁气馁。在她看来,这些教训反而让她积累经验,助她成长。“只要坚守初心,丽江乃至云南的农特产品仍然可以走得更远。”许兰婧洁说。

为做好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让本地的农特产品走上技术化、标准化、示范化的路子,许兰婧洁和团队开始建设自己的农产品种植基地。2020年底,她和团队联合丽江铭记高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成立了丽江子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年来,电商行业的价格战仍在持续,但许兰婧洁没有将精力放在销售上,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前端。为了从源头把好产品品质关,她从500多种农特产品中筛选出10余种进行产业链打造。

“如今,我们已不再做淘宝零售,而是专注做高端客户的集采。”许兰婧洁说,她和团队在当地找到一种特有的土鸡品种,并花费大量时间做育种和优化,控制体重、保障品质。如今,这种土鸡专供上海一些企业的VIP预定,每只可卖出480元的高价。

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生产的一款广味香肠,经过30多次配方改良,成为爆款,仅一个星期就接到1万多份订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兰婧洁和团队通过建立微信群,为本地客户提供生鲜配送服务。“仅3个月时间,公司发展了7000多名线下会员。有一天,销售了5000多枚鸡蛋。”许兰婧洁说。

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许兰婧洁的团队接到几百份黄桃订单。受暴雨影响,黄桃口感有所降低。检测后,因甜度不达标,公司索性全部退款。“只有坚持做好品控,才能让企业的口碑不倒。”许兰婧洁说。

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许兰婧洁不仅帮助一些村(社区)修缮老年活动中心,开展“金秋助学”项目,还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上千户农户年均户增收6万余元。

    本刊记者 杨锡畅/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许兰婧洁媒体农人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