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创空间  >  正文

王敏奇:保护澜沧江濒危鱼类

2022-09-21 15:37:15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9期

澜沧江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然而,由于生态环境不断变化,澜沧江土著鱼的生存岌岌可危。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双版纳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博水产”)总经理王敏奇了解到一些鱼类正在减少,于是下决心开展珍稀鱼类的救护及驯养繁育工作。目前,公司已成功驯养土著鱼类66种。

王敏奇(左三)捕捞人工繁育的长丝鱼芒

人工驯养曲折艰辛

在云博水产办公区的澜沧江珍稀土著鱼活体展厅,展示着中国结鱼、双孔鱼、叉尾鲇、大鳞四须鲃等10余种近年来繁育成功的澜沧江珍稀土著鱼。这也是云博水产多年来救护及驯养澜沧江土著鱼的见证。

“2013年的一天,为了解市场情况,我们走访卖鱼摊贩时,发现他们在售卖许多土著鱼类。与渔民攀谈得知,澜沧江的很多土著鱼类正在快速减少。当时我们就想,能否通过人工驯养实现迁地保护,并驯养繁育这些濒危鱼类。”王敏奇介绍说,仅靠禁止渔民捕捞并不够,因为很多人是靠打鱼为生。于是,他们只能到菜市场或从当地渔民手中高价购回一些土著鱼,进行人工驯养和繁育。

“渔民凌晨两三点去捕鱼,我们就得连夜去购鱼。然而,很多鱼运回公司后就已死亡,我们很是心痛。”王敏奇说。为提高鱼的运输成活率,在反复思考后,王敏奇带着助手一起,将运鱼的水换成公司池塘里的水、山泉水甚至澜沧江水,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们考虑到,鱼被捕捞出来后一直处于缺氧状态,加之受到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进而造成死亡。”王敏奇说,于是他和助手一起先把鱼桶遮盖住,利用技术手段让鱼群在车上暂养一段时间,等鱼群逐渐适应新的水环境后,再运回公司。“没想到,竟然成功了。”王敏奇感叹道。

育出珍稀土著鱼

“将土著鱼养活是第一步,移到池塘后还要考虑喂饵料的问题。”王敏奇说,他们尝试投喂螺、小鱼、小虾等多种饵料。经过不断探索,2015年,云博水产成功繁育出第一种土著鱼——叉尾鲇。如今,在云博水产的养殖基地,曾经稀有濒危的双孔鱼、裂峡鲃、湄南缺鳍鲇、滨河缺鳍鲇、哈氏方口吧、大鳞四须鲃等14种澜沧江土著鱼,均实现了人工繁育。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繁育过程比较艰辛。以大鳞四须鲃为例,有一次我去西双版纳,在一个土著鱼爱好者家中见到这种鱼。于是,我问主人能不能卖给我,他了解了我的驯养用途后,直接把鱼赠送给了我。”王敏奇说。第二年,他们开始检查该鱼的性腺发育情况,判断能否进行繁育,但对这类鱼怀卵的时间不确定,直到当年5月份才监测到鱼体已经怀卵。

“可问题又来了,何时是产卵的最佳时机?能不能打催产素?产出来的是黏性卵、浮性卵,还是半黏性半浮性卵?”王敏奇说,当时尝试打催产素,打完就一直守在产卵池边,直到天亮,孵化池中出现了犹如珍珠般大小晶莹剔透的鱼卵,这才确定是浮性卵。经过精心繁育,育出一批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大鳞四须鲃土著鱼苗。“这批鱼苗公司只留下一部分作为子一代后备亲本,其余的都用于开展勐腊县大沙坝水库、南腊河以及罗梭江增殖放流。”王敏奇说,如今,公司每年可扩繁该品种鱼苗约100亿尾。

保护与发展并进

作为杂食性的大鳞四须鲃,目前已被选用于稻鱼共生养殖。“我们租了100亩稻田建设稻鱼共生养殖基地,待试验成功后再向农户推广。”王敏奇说。同时,云博水产正着手建设土著鱼食品加工厂。  

丝尾鳠又名长胡子鱼,广泛分布于澜沧江。“我们目前也能进行丝尾鳠的规模化繁育。”王敏奇说,丝尾鳠的经济价值较高,一般市场价为80~100元/公斤。公司繁育的鱼苗,除了供给国内市场外,还出口老挝、缅甸等国家。2021年,公司实现鱼苗和成品鱼销售产值4400万元。

近6年来,云博水产扶持养殖户400余户,无偿为养殖户提供鱼苗600万余尾和养殖技术,实现户均增收1600元,辐射带动养殖户3000余户。同时,公司还无偿提供丝尾鳠、大鳞四须鲃、中国结鱼、双孔鱼、叉尾鲇、裂峡鲃等价值320万元的鱼苗44万余尾,用于开展澜沧江流域增殖放流。

“此外,我们还向老挝南塔省赠送价值10万元的土著鱼苗,用于开展中老联合增殖放流。”王敏奇说,下一步,希望能与澜沧江流域的一些国家合作,共同研究澜沧江土著鱼的保护和利用。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