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楚雄市:吹响聚才“集结号” 激活人才“新引擎” ​

2022-11-11 10:03:36  来源:云岭先锋网

近年来,楚雄市聚焦高质量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从创新挖潜编制资源、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做文章,持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全市人才引进及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盘活编制存量,建好聚才引智“蓄水池”。出台《楚雄市市级行政编制过渡性周转池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在不调整各部门现有编制的前提下,统筹市级机关空余行政编制,把暂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空编集中起来,建立动态的过渡性“周转池”。采取“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式,打破部门和系统间壁垒,让行政编制资源流动起来,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腾出编制空间;出台《楚雄市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办法(试行)》,通过收回闲置空编,整合“小、散、弱”事业单位及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撤销职能消失、运转无效的“僵尸”事业单位,收回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切实解决满编单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问题,坚持“一名编制一个人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形成高效循环流动的良好局面。

聚焦人才短板,打造聚才引智“新平台”。大力支持定向选调,下好“先手棋”。锁定985、211、双一流等重点高校,开展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点对点+面对面”等方式,密集型、地毯式做好宣传动员,动员更多重点高校毕业生报考楚雄市定向选调岗位。近三年来,共招募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1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5名,占41.7%,通过选调,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到楚雄市就业,激发了聚才引智活力;搭建引才平台,打好“主动仗”。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主动前往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参与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对接合作活动。畅通引才绿色通道,优化入编流程,人才引进可“随时受理”,简化办理流程,为留住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三年来,全市先后引进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48名,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部分为国外高校硕士毕业生,高学历占比100%。

靶向精准配置,拓宽聚才引智“新路径”。聚焦“发展需要”,凝聚重点领域“强大动力”。突出人才聚力,服务中心大局的用编导向,建立高层次人才用编专项计划,优先将编制“再配置”到全市重点工作领域。加强需求调研,将编制资源重点投放到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到工业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服务、投资促进等重点领域,突出“编随事走、人岗相适、专业相适”,破除因编制紧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障碍;围绕“发展重点”,保障民生领域“第一资源”。加大编制资源向基层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倾斜,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集结”。同时,保障好“定向培养”编制,衔接好留住和用好人才“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安排“兴楚英才回巢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定向医学生培养用编76名,吸引各地优质生源报考楚雄市公务员、事业单位用编422名,推动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均衡高质量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完善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依托党政机构改革,结合部门“三定”规定,全面厘清和明确各部门、人才主管部门人才发展职责任务分工,加强人才适配度、岗位适应性和机构编制合理性评估,推动用人单位内设机构和职责整合更加合理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重点推进教育系统“县管校聘”、卫生系统“县管乡用”改革,出台《楚雄市教育卫生系统编制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统筹优化教育卫生系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赋予教育卫生系统更多的选人用人自主权,实施编制动态供给,实现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与教师、医护人员编制保障的协同联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环境,严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身份管理,确保专编专用,专人专岗,各类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合理核定领导职数,规范领导职数设置,畅通人才晋升渠道,从体制上给予服务保障。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威楚品牌建设,为楚雄市“威楚英才”“八个一百”等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徐天菊(楚雄市委编办)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