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如何提升“云药”品牌效益

2022-11-16 11:09:08  来源:2022年第11期《致富天地》杂志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云南做特“绿色食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种植面积、产业规模等均排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前列。但也存在品牌效益提升难,特别是公共品牌效益作用发挥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短板。如何提升品牌效益?

提取天麻香精

品牌效益短板明显

目前,云南拥有中药材资源种类达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种类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截至目前,全省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的企业近9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00多个,种植面积超900万亩,综合产值超1200亿元。

2019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制定的ISO22212:2019《中医药——天麻药材》国际标准;同年6月,昆明龙津药业打造的灯盏花提取物灯盏花素和云南盘龙云海药业开发的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RAS认证。这两个国际标准认证,在打开相关产品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打响了“云天麻”“云三七”品牌知名度。

然而,这样的品牌成功案例在云南中药材领域屈指可数。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会长苏豹告诉记者,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短板也较为明显。其中,中药材“品牌”优势不明显、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

品牌支撑基础薄弱

记者从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专家组获悉,针对品牌效益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云南进行了不少探索。2019年,云南整合生产、加工、市场和管理等各方资源,全面建成省级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并与商务部搭建的国家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提高了中药材品牌可信赖度。2019年以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连续开展多届“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其中对中药材企业和品牌的打造就是一个重点。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涌现出“品斛堂”牌石斛、“龙津”牌灯盏花等一批云南名牌中药材产品。

然而,云南中药材整体品牌竞争力弱的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品牌支撑基础薄弱就是一个明显短板。记者从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专家组、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了解到,云南中药材产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单品种植规模化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方面尚需加强。

目前,全省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中药材标准化基地有146万亩,在900万亩的总面积中约占16.2%;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中药材单品只有10余个。此外,云南国家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认证基地仅17个、绿色产品认证基地15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60个;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目前仅有“龙陵紫皮石斛”“玉龙滇重楼”2个。

强基固本是关键

2021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围绕组建中药材产业工作组,将三七、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等云南道地药材筛选出来,积极打造“十大云药”品牌。

据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省中药材产业工作组副组长杨生超教授介绍,目前,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精深加工也取得长足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积极推广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基地、有机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有机产地转换,大幅提升生态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规模。同时,优化布局,打造一批中药材重点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中药材净制、切制、干燥、分级、包装、保鲜、仓储等产地技术,为打造名品牌夯实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中药材重点实验室主任崔秀明研究员则认为,应持续走好强基固本路子。一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在规范基地建设、加工环节、质量体系、绿色有机认证等方面全面发力,推进“十大云药”品牌建设,以此带动其他品种药材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支持中药材特色品种、药食两用品种等原产地、主产区、集散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并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打造中药材知名区域公共品牌。同时,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探索和研发适合养老、保健等大健康产业的多功能产品,让云南中药材更好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刊记者    刘   宇/文图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提升云药品牌效益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