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嵩明县这样培养新农人

2023-01-18 16:25:47  来源:2023年第1期《致富天地》杂志

2022年,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的农民蒲长文有了新的身份标签——“优秀新农人”。近年来,像蒲长文一样从致富能手到新型职业农民,再到新农人的农民越来越多。在他们身份标签不断变化的背后,是自身素质、技能、思维的迭代。对这些转变提升,当地政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蒲长文种植有机番茄

1.0版本  致富能手

在嵩阳街道山脚村(现山脚社区),蒲长文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人。山脚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1995年,21岁的蒲长文从嵩明职业技术学校种植专业毕业,在一家生菜种植企业务工。2001年,蒲长文回村后,想带着村民一起种生菜,可没人愿意加入。

蒲长文想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利用自身积累的种植经验,把自家的几亩地全种上生菜,经过精心管理,获得了不错的效益。看到蒲长文种植生菜致富后,山脚村121户村民纷纷种上了生菜。没过几年,山脚村就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然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标准不一、机械化操作难、销路窄等问题随之而来。蒲长文面临的问题,是乡村致富能手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大部分致富能手均是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后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为此,自2002年开始,云南大力实施农村“三培养”工程,将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向“三培养”对象倾斜,从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给予致富能手支持。

得益于当地“三培养”工程的实施,蒲长文成长为山脚村党支部书记,还上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身份的改变、平台的提高、眼界的拓展,为蒲长文的蜕变升级打下了基础。

2.0版本  新型职业农民

“大部分致富能手因文化水平低、应用新技术能力不强,还达不到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嵩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蒋益先说。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显著特点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他们是主力军。

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意见指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进程。随后,嵩明县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建成一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村。

在一段时间内,嵩明县迅速开办“农民业校”“先锋夜校”等各类针对农民的培训班,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基地实作、互动参与及外出观摩学习等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仅2017年,嵩明县就有200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蒲长文就是其中之一。

接受培训后的蒲长文,有了市场意识和产业思维,他把生菜种到嵩明全县,形成了种植、包装、销售生产链,曾一度成为麦当劳在中国最大的生菜供应商。同时,他还牵头成立嵩明生菜协会,制定《结球生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注册了“嵩明生菜”地理标志商标。

3.0版本  新农人

2022年6月,嵩明县举办首届“新农人线上评选活动”,40多万网民投票评选出14名“优秀新农人”。

与前阶段的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相比,新农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这从嵩明县对新农人的评选标准上可见一斑。“新农人所打造的品牌影响力、产品业态是我们此次评选的一个显著标准。评选出的14名‘优秀新农人’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且所从事的领域多种多样,形成了独有的产品品牌。”蒋益先介绍说。

蒲长文就是其中一员。近年来,蒲长文开始尝试发展智慧农业,引入羊圈坡矮化苹果、无土栽培番茄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采用电商、网络直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成功转型。

除蒲长文外,其他新农人也各有所长。大发养殖有限公司的陈永平打造出种养殖、初加工、销售生产链;云南古滇花部落商贸有限公司的李建华通过高新技术制作永生花,还把永生花卖到了国外;云南桑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石永鹏把云南农耕文化融入到产品里,运用电商平台把云南鲜花饼、糯米饭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新农人,共同展现出嵩明现代农民的风采:他们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采用高科技、规模化的种植养殖方式和生产加工方式,擅用电商这一“新农具”,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打造农产品品牌,不断翻新农村经济业态。

下一步,新农人将是嵩明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增长点。嵩明县对于新农人的培养重心放在资源整合、产业扶持方面。“未来的农业竞争趋势将是产业竞争、资源竞争、品牌竞争,我们将根据嵩明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匹配新农人的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完善的培养措施。”蒋益先说。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陈典智 杨燕祝/文图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嵩明县这样培养农人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